12月28日,在四川省栗子坪自然保护区内,放归大熊猫监测队员在回捕笼意外发现一只大熊猫。经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用芯片扫描仪检测和外形判断,确定是年10月11日放归自然的大熊猫“淘淘”。
29日,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兽医对“淘淘”进行了体检。结果显示,大熊猫“淘淘”生长发育正常,身体健康,体重公斤,在野外的生存状况良好。在确定“淘淘”身体健康和佩戴GPS项圈后,29日中午12点,“淘淘”再次被就地放归野外。
野化放归大熊猫“淘淘”在野外存活5年,验证了人工繁殖大熊猫经过母兽带仔野化培训方法放归自然的成功,也创造了人工繁殖大熊猫放归野外存活时间的新纪录。
▲淘淘被麻醉后,等待检查。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和民说:“野化培训放归大熊猫‘淘淘’回捕体检结果表明,经过母兽带仔培训方法培训放归野外的大熊猫,能很好地适应野外环境,具备野外生存能力。接下来,保护研究中心将继续对‘淘淘’进行跟踪监测,收集相关数据,开展野外研究。并不断总结放归经验和成果,推进大熊猫放归自然工作深入开展,努力实现大熊猫野外种群的可持续发展”。
▲给淘淘做检查
大熊猫母兽带仔野化培训方法,即让完成受孕的雌性大熊猫在特定的野外环境产仔,幼仔跟随母亲在野外环境学习生存技能,整个过程没有人的干预,幼仔培训成功后放归野外。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从年开始,采用母兽带仔野化培训方法先后培训放归大熊猫8只,其中7只在野外存活。
人工繁育大熊猫经野化培训后放归自然,能补充大熊猫野外种群血源,复壮大熊猫野生小种群,实现大熊猫野外种群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党委书记张志忠表示:“这次大熊猫淘淘的成功回捕并且在野外成功存活五年,这对大熊猫的种群复壮乃至拯救大熊猫野外濒危小种群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也为其他大型哺乳类动物的野化放归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方式,如放虎归山这一类的研究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推动了大型哺乳类动物野化放归工作。”
大熊猫“淘淘”,雄性,年8月3日出生,是全球首只采用母兽带仔方式野化培训的大熊猫。父亲“芦芦”,母亲“草草”均为野生大熊猫。年8月至年10月开展了为期两年的野化培训,年10月11日放归到四川省栗子坪自然保护区。曾在年10月30日成功回捕并就地放归。
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李秀明
编辑江亚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