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国宝大熊猫,由于数量稀少,一度被列为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濒危物种。可万万没想到,就在前天,咱们的国宝被“降级”了!
9月4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在美国夏威夷宣布将大熊猫的受威胁程度从“濒危”变为“易危”。
保护措施行之有效种群数目开始增加
原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依据来自于我国国家林业局去年2月发布的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调查显示,截至年底,中国现有只野生大熊猫;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估计,包括幼崽和成年大熊猫在内,野生大熊猫共约只。
大熊猫“种群数目减少的情况得到有效控制,而且种群数目已经开始增加”。大熊猫生存状况的改善“证明中国*府保护这种动物的努力行之有效”,其中包括大力重建熊猫栖息需要的竹林。
另一个国际环保组织“野生动物保护协会”首席环保官约翰·鲁滨逊告诉记者说:“很少有物种能够从濒危名单上被划掉,这说明保护措施是有效的。”这名灵长类动物学家称赞中国保护大熊猫的工作“真的很棒”。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提醒,大熊猫不再被列为濒危物种可能只是暂时的。以全球变暖为主要形式的气候变化或许将在下一个80年内毁掉世界上三分之一的竹林,大熊猫生存将再度面临威胁。
国家林业局:将大熊猫降级为时过早
不过对此,国家林业局昨天发文称,IUCN的报告是根据相关数据和技术指标,从理论上做出的判断。国家林业局作为大熊猫保护管理部门,着眼于实际工作情况和保护形势,认为大熊猫仍是濒危物种,将大熊猫保护等级降低还为时过早。
国家林业局表示,从目前来看,大熊猫所受的威胁以及濒危状况仍然不可忽视。如果降低其保护等级,保护工作出现怠慢和松懈,大熊猫种群和栖息地都将遭到不可逆的损失和破坏,已取得的保护成就会很快丧失,特别是部分局域小种群随时可能灭绝。因此,继续强调大熊猫的濒危性并不是危言耸听。
新闻链接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是一个衡量全球主要物种生存状况和受威胁情况的清单,将物种的濒危等级划分为7个等级,由高到低分别为:灭绝、野外灭绝、极危、濒危、易危、近危、无危。其中极危、濒危和易危物种又被统称为受威胁物种。
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自年开始编制,如今包括个物种,是全球最大的受威胁物种名录。其中受威胁的种共种,占被评估的29%。
不少物种的濒危等级也发生了变化
·藏羚羊由濒危物种降为近危
年代之前可可西里枪声不断,藏羚羊数量从20万只锐减到不到2万只,被IUNC定为濒危物种。但随着持续不断地打击盗猎和建立保护区,藏羚羊的种群现在逐渐恢复到当初的20余万只。
IUCN决定将其“连降两级”,从濒危降为近危。这表示它们的种群虽然暂时没有减少的威胁,但如果不进行持续的保育努力,将可能再次受到威胁。
·大猩猩被划定为极危
与人类基因最为相近的哺乳动物类人猿,其6个种中的东部大猩猩、西部大猩猩、婆罗洲猩猩、苏门答腊猩猩被划定为极危,意味着它们离灭绝只有一步之遥。其余两种类人猿——黑猩猩和倭黑猩猩则是濒危物种。
有数据显示,在过去的20年中,东部大猩猩的数量下降70%以上。非法盗猎的猖獗使得其数量不断下降,全球范围内仅存只。(综合新华社、中国新闻网、《中国日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