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成都大熊猫ldquo科琳rdquo [复制链接]

1#

先看图。

8月12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发布《关于大熊猫“科琳”的情况说明》主要讲了三点:

第一点:年1月3日,“科琳”在室内正常采食时突然倒地抽搐。

抢救期间“科琳”曾发生呼吸骤停近两小时的危象,且间歇性的全身强直症状一直未得到明显缓解。

经熊猫基地兽医团队24小时昼夜不停地全力抢救。

第二点:年1月6日,“科琳”再次出现呼吸停止,经抢救无效,于当日14:15宣布死亡。

第三点:年1月25日,“科琳”的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显示:大脑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恶性肿瘤)。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又叫胶质母细胞瘤,是成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恶性神经上皮性肿瘤。

在神经上皮性肿瘤中占22.3%,有报道占颅内肿瘤的10.2%。

该病在大熊猫兽医学上至今国内外还未见有文献报道。

经过相关搜索,在国内的资讯中,并没有动物关于这个病例的案例。

科琳是中国首个因胶质母细胞瘤去世的动物。

相信也有很多朋友疑惑,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是什么?这个病可以治愈吗?

根据文献《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病人术后生存期多因素分析》可知: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是星形细胞肿瘤中恶性程度最高的胶质瘤,属WHOIV级,也是最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

约占所有颅内肿瘤的12%-15%,星形细胞瘤的一半。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约2/3的病例主要集中在45-70岁,诊断时平均年龄为53岁,30岁以下少见。

发病性别分布为男:女=1.5:1。

男性发病在老年人更明显。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可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任何部位,但最常发生于大脑半球的深部白质,呈浸润性生长。

常侵犯几个脑叶,并侵犯深部结构,还可经胼胝体波及对侧大脑半球。

额颞叶同时受累尤其典型,后颅窝少见,位于小脑者仅占0.24%。

手术切除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术后辅以放射治疗和化疗。死亡率极高。

经治疗后胶质母细胞瘤中位生存期仅9-12个月,多数病人2年内死亡,不足5%可活至5年。

年,四川的大熊猫死亡

3月16日,中国新闻网发布四川宝兴一只野生大熊猫死亡。

当时给出的结论是该业内人士表示,各种寄生虫病是野生大熊猫容易患的病之一。

典型的包括体内的蛔虫以及体表的蚧螨。

其中蛔虫大家比较熟悉,但动物不像人可以吃药。

对于新闻中提到的胸腔发现积液,他表示,积液说明有炎症,胸腔里就是心肺以及胸膜,其中有的可能病变了。

当然最终确切的死亡原因还是需要等待检测报告。

经过搜索,后续结果没有搜索到详细的资料显示。

但这同时也说明了一个问题:我国动物疾病防治工作存在不足以及动物医疗保障系统不够完善。

如何解决动物疾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盲区,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两点完善。

一、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

可集地专门设置专门兽医人员培训点,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人员培训培训。

内容包括专业化畜牧兽医知识动物疫病预防与治疗知识、现代化疫病防治技术等,建立人员疫病预防意识与工作责任感。

另外,也可让具有丰富经验、知识技能基础扎实的工作人员针对规模养殖户进行培训,给予他们实践的平台,同时帮助养殖户掌握动物疫病防治的相关知识。

二、加强动物疾病防治工作监管。

例如,疫苗接种方面,对接种人员是否严格按照相关程序操作进行监管,要求“一动一针”,以避免交叉感染。

接种完成之后,跟踪监督动物的临床表现。同时做好对接种不合格动物的补种。

愿“科琳”安息,同时也希望我们国家在人类以及动物在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这个领域可以更上一个台阶。

对于“科琳”逝世,你有什么想说的呢?可以在我们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