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痛悼保护国宝的国宝走了,中国大熊猫之 [复制链接]

1#
他,踩下中国大熊猫研究保护最初的那串脚印;他,见证了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史的每一个重要瞬间;他是“熊猫教父”胡锦矗。他还有个名字,“保护国宝的国宝”。2月16日晚记者从西华师范大学获悉被誉为“中国大熊猫研究第一人”“中国大熊猫之父”的胡锦矗教授病逝胡锦矗,出生于年3月,四川开江县人,是国际公认的大熊猫生态生物学研究奠基人和“中国大熊猫研究的第一把交椅”。他牵头开展了全国第一次大熊猫野外调查,发明了研究野生大熊猫的“胡氏方法”,撰写了《四川省珍贵动物资源调查报告》,建立了世界上首个大熊猫野外生态观察站。年9月,胡锦矗获“大熊猫科学研究和保护终身成就奖”。独创“胡氏方法”年,45岁的胡锦矗作为四川省内知名野生动物专家,受命进入四川卧龙,组建四川省珍贵动物资源调查队,牵头开展全国第一次大熊猫野外调查研究。他研究发明结合其它指标从大熊猫粪便分析大熊猫数量的调查方法,后来被命名为“胡氏方法”,沿用至今。基于胡锦矗科研团队的调查情况,国务院批准了将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由原来的2万公顷扩建为20万公顷,同时批准建立唐家河等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等多种濒危野生动物得到拯救。胡锦矗在卧龙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大熊猫野外生态观察站,取名“五一棚”。以“五一棚”为起点,中国大熊猫生态保护逐步走上世界之巅。在野外调查期间,胡锦矗担任了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第一任主任,完成世界上第一部全面探索大熊猫生态环境和生活习性的著作《卧龙的大熊猫》。胡锦矗也获得了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最高奖项“自然保护贡献奖”,被誉为中国大熊猫研究第一人国际公认的大熊猫生态生物学研究的奠基人。师生痛心:“先生千古!”年,胡锦矗先生以71岁的年纪“退休”后,依然每天在办公室工作,也依然会到实验室给学生讲授知识。大熊猫,动物界的“活化石”,中国的“国宝”,而胡老则是人们心中保护国宝的国宝。西华师范大学的野生大熊猫研究在全国高校中开展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科研成果一项接一项,世界瞩目,西华师大也因此享有“熊猫大学”之称。为了探索国宝的生存奥秘、解开生命密码,西华师范大学四代大熊猫研究者,坚持了半个世纪。胡锦矗给研究生上课。(图据西华师范大学)以创始人胡锦矗先生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科学院院士魏辅文为代表的第二代,张泽钧、张晋东教授等所处的第三代,韦伟、杨彪、白文科、洪明生、唐俊峰和韩菡等年轻一代为代表的第四代……四代熊猫学者在佛坪、卧龙、蜂桶寨、唐家河、栗子坪、大风顶、大相岭等川陕多地建立大熊猫监测站,这些研究点延伸出来,覆盖到大熊猫分布的各个山系,描绘出中国野生大熊猫的一张生态地图。2月16日晚,胡锦矗先生病逝这一悲痛的消息,在西华师范大学教职工中传开,大家转发先生有关的报道链接,深感痛心、惋惜:“先生千古!”胡老,永远怀念您!来源:央视网编辑:龚紫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