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走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偷蜜贼归来川北 [复制链接]

1#

四川在线记者王代强

“去年11月11日晚上,就是从这个角度,拍到黑熊下山偷吃蜂蜜的。”5月15日下午,大熊猫国家公园绵阳平武县片区木皮管护站白熊沟管护点,杜勇一边整理管护站房屋柱子上的红外相机,一边向记者“隆重”介绍。

大熊猫国家公园两省四县护林防火和反盗猎联合行动。(冯杰摄)

分享再见“偷蜜贼”的喜悦,这位平武县木皮藏族乡关坝村关坝沟流域自然保护小区巡护队队长感慨,大约在-年的几年间,关坝村几乎没有出现黑熊的身影。

北枕甘肃白水江保护区,东接唐家河保护区和原老河沟林场,南临余家山保护区,西抵小河沟、王朗、九寨沟、勿角等保护地……地处火溪河流域的关坝村,是川北有名的“熊猫村”。据当地村民估计,这里至少生活着七八只野生大熊猫。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关坝村的养蜂场里,黑熊偷吃蜂蜜再也平常不过。但后来随着放牧、盗猎、毒炸鱼、挖药、森林砍伐等行为的开展,大熊猫栖息地遭受严重破坏,黑熊等野生动物数量骤降。直到年左右,布控在野外的红外相机,拍摄到黑熊下山偷吃蜂蜜的画面。

演绎在关坝村“上下两集”“熊出没”的背后,是一场艰难的探索转身。

关坝沟流域及其周边自然保护区。

“动物王国”生态资源破坏严重

在工地搬过砖、拧过钢筋,在尼泊尔淘过金。今年41岁的孟吉,如今回到关坝村,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翻阅儿时记忆,十场中九场与动物有关。

“夏天下雨冲浑了河水,我就和小伙伴们去村旁的关坝沟里钓鱼。”孟吉比划着说,他在屋旁砍根细竹当鱼竿,用封蛇皮袋口子的麻线做引线。然后套上自制鱼钩——别弯的针头,贯上蚯蚓,甩进河中,一两个小时就能钓起十多条鱼。“我们用树枝把鱼穿满,扛回家,改善一下家里的伙食。”“上学路过关坝沟,总能看到鱼在水中嬉戏,斑羚、黑熊、野猪等常常下山。”关坝村关坝组组长高明斌说,小时候和大人一起开荒,见树就砍,砍倒后不施肥,一把火烧光就种玉米,第二年开始种小麦、土豆、荞子。

蜂箱。(四川在线记者王代强摄)

杜勇正在检查红外相机。(四川在线记者王代强摄)

不过,由于开荒地缺水、贫瘠,50斤小麦种子下地,年底只能收70多斤,质量还没种子好。两三年后便没肥力了,必须换个地方再砍、再种。

为防止野猪、黑熊等下山偷吃粮食,村民们在开荒地旁搭棚子,栓条狗,点堆火。将桑树枝干掏空敲打,俗称“敲邦邦”,发出很大的声音,驱赶野兽。

因为耕地稀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关坝村村民多以打猎为生。“那时几乎家家都有猎枪,白天山上砍树,傍晚回家后点火烧水,提枪上山,水还没烧开,就提着猎物回来了。”高明斌说,尽管当地明令禁止滥砍滥伐、违规狩猎、毒鱼等行为,并加大了相关打击力度,但仍有人铤而走险。

疯狂屠戮的结果,自然是生态破坏,野生动物锐减。村民李山说,后来不仅很难打到猎物,大概年后就再没见过黑熊,河里的鱼也基本绝迹,就连重楼、天麻等中药材也挖不到了。

成立巡护队竟然“监守自盗”

头戴遮阳帽,泥泞路上开起车来也是稳稳当当——如今,民间自然保护机构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简称“山水中心”)项目协调员黄建,长期和关坝村村干部们吃住在一起,为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出山入林。

年,在平武县生物多样性与水资源保护基金支持下,山水中心项目主任冯杰走进关坝村,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养蜂项目。

关坝村巡护队在野外巡护监测。(黄建摄)

高明斌介绍蜂箱。(四川在线记者王代强摄)

“我们刚开始提出保护生态,禁止打猎、捕鱼时,许多老百姓不理解,甚至有人说我是骗子。”冯杰说,山水中心帮助关坝村组建了巡护队,负责巡山护林、管护红外相机,按照巡护时间发放相应报酬。

“当时大家不明白村里的发展定位,不好打猎了,加入巡护队纯粹是为了挣钱,监守自盗时有发生。”杜勇说。

70多岁的首任巡护队队长袁宗富说,有一次,几名队员在巡护途中发现了羚牛脚印,第二天就把牛肉带回村里卖了。“当时我们不相信保护生态能有发展前景,短时间内也见不到保护成效。”

关坝巡护队员开展野外红外相机监测。欧阳凯摄

“坚决要逗硬!”年,村两委换届,当选新一届村支书的乔良立下目标:用5-10年,让河里看到鱼,山上看到野生动物。关坝村明确,严厉禁止捕鱼,对举报捕鱼者奖励元;宣传“鱼是集体资产,卖了钱大家一起分”。

彼时,村里的养蜂产业也渐渐有了效益。在山水中心的帮助下,村里成立了养蜂专合社,提供技术指导和销售渠道。老百姓慢慢尝到甜头,和山水中心之间的信任一步步建立起来。

巡护途中。

多方共建保护小区破瓶颈

在关坝村村口的一堵墙上,“关坝沟流域自然保护小区”几个金色大字,十分显眼。保护小区,已成为关坝村的一张新名片。

年,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给关坝村带来新机遇。

在关坝村,林权和森林资源管理,一直是保护工作中的难点。一片林子是谁的,谁能来经营林地获益,又是谁有权力的责任来管理,管理的边界在哪里……这些问题如果理不清楚,很难开展有效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由于历史原因,火溪河流域有接近30万亩的林地存在各种各样的权属纠纷。”平武县林草局相关负责人说,有些地方因为争议导致生态公益林管护资金都发不下去,保护工作开展不起来。

关坝自然保护地立牌。

“大熊猫国家公园要实现连通性和完整性,复杂权属林地的管理这道坎必须迈过去。”上述负责人说,年,平武县林草局、平武县林发司、木皮乡政府、关坝村、山水中心经过多轮讨论后,决定成立关坝保护中心,建立关坝沟流域自然保护小区(简称“保护中心”)。

在平武县林草局的指导下,关坝村开始尝试在不改变林地权属的情况下,以协议授权的方式来尝试管理。

巡护途中。

具体来说,关坝保护中心分别与平武县林发司和木皮乡政府签订协议,授权关坝保护中心为管理主体,木皮乡政府和平武县林发司以托管、共管的方式来管理权属不清的村有、乡有以及国有林,并拿出每年5万元购买关坝保护中心的生态保护服务。

“保护小区由村两委领导,全村老百姓监督。”乔良说,保护小区人事安排由村两委提议,全村招募,老百姓来选,要求必须长期在家、有一定文化基础、热爱村上工作、有奉献精神,年轻人优先。

得知消息后,10多个在外务工的年轻人回到关坝村,加入生态保护行列。孟吉、郭强,分别当选保护中心理事长、副理事长。

坚持巡护迎来“丰收季”

整队,出发!5月17日上午,大熊猫国家公园跨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周暨两省四县跨区域联合大巡护启动,关坝村巡护队又一次集结上山。

巡护途中。

新组建的巡护队已有15名成员,多数有打猎经验,熟悉地理环境,进山一天可获得元巡护报酬。“我们每月至少进山两三次,年均巡护多人次。”杜勇说,巡护重点根据季节调整,如3-4月主要看挖药草,6-9月主要看捕鱼11-12月主要看盗猎。每季度须进山一次,更换红外相机电池和卡。

红外相机拍摄的大熊猫。

巡护过程不比打猎轻松。巡护队队员税国华说,去年10月,他们正在山上列队巡护时,突然从侧面突然冲出一头羚牛。“我顺手甩了一下砍刀,砍中了它的角。如果被它撞上,估计命都丢了。”

全力做好巡护保障,村里为巡护队发放了工作服、睡袋、砍刀、水壶等物资,统一购买了意外保险。“我们要求,任何时候,人身安全都是第一位的,大风大雪等不利天气不进山。”杜勇说。

保护的同时,带来收益。村民高明光只要没啥重要事,都会参加巡护,凭此一年增收近元。

年是关坝村丰收的一年。当年开始,久违的黑熊又下山偷吃蜂蜜,全年偷吃蜂蜜多箱,金丝猴、羚牛等动物也大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当年5月,保护小区在“蚂蚁森林”上线,超过万网友通过能量认管的方式,支持到关坝18.23平方公里的大熊猫栖息地管护。当年,保护小区的保护模式通过四川省改革办的验收,建议全省推广,并获得全国第六届野生动物保护卫士奖,年获得四川省大熊猫保护突出贡献奖。

关坝愿景图。(冯艳秋绘图)

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再过大概三个月,就开始出蜜了。”在白熊沟管护点旁新建的村集体养蜂场,杜勇小心翼翼打开保护蜂箱的铁丝门,蜜蜂嗡嗡飞舞。为避免再被黑熊偷吃蜂蜜,关坝村利用这些年养蜂积累和项目支持的资金,新建了这个村集体养蜂场。

悬崖上的蜂箱。(四川在线记者王代强摄)

这个养蜂场,在坡面开凿了三层“楼房”,共多个“单间”,每间可放一个蜂箱,已搬入60多个蜂箱,“单间”有铁丝门保护。部分新制的蜂箱,像一层层叠起的抽屉,抽屉数量可随蜜蜂数量变化而增减。

乔良介绍关坝村新养蜂场。(四川在线记者王代强摄)

指着养蜂场周边齐腰高的树苗,乔良告诉记者,养蜂场周边还栽种了珙桐、红豆杉、毛叶山桐子等明星和蜜源树种,计划未来将这里打造成自然教育基地。

将绿水青山变成成金山银山,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是关坝村的新目标。目前全村共有户人,绝大部分在外打工。如何留住村里的年轻人,维持巡护力量,同时推动生产发展?

年关坝村分红大会。

乔良说,首先要更新先进设备,推动巡护保护走向网格化、正规化。但目前最大的瓶颈是缺乏资金,保护中心一年的正常运行费用需要15万元左右,希望相关部门加大支持力度。

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探索发展自然教育、科考探险、生态旅游等产业。但关坝村距离大熊猫国家公园规划的核心保护区较近,如何合规合法发展,需要科学指导、规划。

“我们也在积极调查研究。”大熊猫国家公园绵阳平武县片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充分考虑关坝村诉求,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论证,从特许经营等方面着力,继续支持关坝沟流域自然保护小区等村等类似保护地的改革探索。

(本文图片除已署名外均由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提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