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地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得天独厚的宝藏,是地球上最珍贵的土壤资源,性状好、肥力高,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全世界仅有四大块黑土区,分别是乌克兰的乌克兰平原,面积约万平方公里、美国的密西西比平原,面积约万平方公里、中国的东北平原,面积约万平方公里,是被誉为北大仓的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以及南美洲阿根廷连至乌拉圭的潘帕斯草原,76万平方公里。
黑土地,中国的粮仓
我国东北黑土区总面积约万平方公里,其中典型黑土区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这里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每年生产约-亿kg的商品粮。以弯月状分布于黑龙江、吉林两省的黑土地是中国最肥沃的土地。总面积为一千万公顷,目前已开垦出耕地七百多万公顷,其粮食产量已占两省的百分之六十以上,是中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因黑土层厚度为三十至一百厘米,人们总用一两土二两油来形容它的肥沃与珍贵。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
吉林省素有“黑土地之乡”之称。现有耕地面积.78万公顷,占吉林省土地面积的28.98%;人均耕地0.21公顷(3.05亩),是全国平均的2.18倍;土地肥沃,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为3%~6%,高者达15%以上。一望无垠的平川沃野,盛产玉米、水稻、大豆、油料、杂粮等优质农产品,具有发展高效农业、绿色农业的有利条件。
一望无垠的平川沃野,盛产玉米、水稻等
吉林省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为其气候特征。土壤母质粘重,并有季节冻土层。夏秋多雨,土壤常形成上层滞水,草甸草本植物繁茂,地上和地下均有大量有机残体进入土壤。漫长的冬季,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机质分解缓慢,并转化成大量腐殖质累积于土体上部,形成深厚的黑色腐殖质层。土体内盐基遭到淋溶,碳酸盐也移出土体,土壤呈中性至微酸性。季节性上层滞水引起土壤中铁锰还原,并在旱季氧化,形成铁锰结核,特别是亚表层表现更明显。所以,黑土是由强烈的腐殖质累积和滞水潴积过程形成,是一种特殊的草甸化过程。自然状态下,黑土腐殖质层可厚达1米,养分含量丰富,肥力水平高。
亿万年的积累形成了我们的黑土地
东北黑土肥沃的原因:
①有机质丰富(东北地区草原、森林等植被覆盖率高);
②该地位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植被的生长;
③地处东北平原,地形平坦,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④纬度较高,气温低,枯枝落叶及其他的有机质不易被分解,从而逐年累积最终形成了黑土的厚重的腐殖质层。
土地肥沃,粮食高产
黑土开垦后,腐殖质含量下降,因母质粘重,土壤侵蚀明显,这是黑土利用中需引起注意的问题。黑土是我国最肥沃的土壤之一,黑土分布区是重要的粮食基地。适种性广,尤适大豆、玉米、谷子、小麦等生长。黑土地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藏,他是经过亿万年的积累,才形成的,他养育着我们东北儿女,给我们带来财富,我们也应该珍惜他,爱护他,保护他,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这个宝贵的财富。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
让我们一起呵护我们耕地中的大熊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