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
第二阶段会议
正在召开中
聚焦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
央视新闻《走!一起探秘国家公园》
带您进入大熊猫国家公园邛崃山和大相岭山系
看看那里的大熊猫有多“野”
跟着朱广权一起
去大熊猫野外的家“做客”吧
13:00
01住得“野”
位于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片区的
大相岭山系泥巴山
海拔约两千至三千米左右
是野生大熊猫的重要栖息地
也有一条“大熊猫走廊”
△泥巴山
近几年
随着泥巴山大熊猫生态廊道的建设
周边道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得到缓解
破碎化的栖息地被联接
于是大熊猫被监测到常常在此地出没
△朱广权跟随巡护队伍进山
跟着当地管护站宋心强站长巡山的途中
朱广权发现山里的竹林有多深
大熊猫的家就有多大
在“伞护物种”的作用下
由大熊猫支撑的这座生态聚落
为各种生物提供了庇佑之所
其中包括“植物界的大熊猫”
红豆杉、独叶草、珙桐等古老珍稀植物
△国家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红豆杉
02吃得“野”
经过百万年的“修行”
大熊猫炼就了“竹不离手”的好功夫
三月竹、八月竹、冷箭竹等
都是它们在不同季节和地点可选的美食
上期节目中
我们见识过大熊猫的食量和营养加餐
如胡萝卜、苹果等
在野外环境下
从哪里了解大熊猫的健康状况呢
最直观的方式就是粪便
△发现大熊猫粪便
科研人员通过观察收集大熊猫的粪便
分析它们的牙口、胃口、活动轨迹等
可以得出许多有关大熊猫生活的信息
在宋站长的提示下
朱广权很幸运地发现了大熊猫的“踪迹”
体验了一回当大熊猫“捡屎官”的乐趣
△辩识大熊猫粪便
03玩得“野”
想看看大熊猫的朋友圈吗
在一处帮助大熊猫产仔和
躲避天敌的人工“树洞”附近
巡护队员打开红外监测相机
影像里除了憨态可掬的大熊猫
还出现了小熊猫、蔵裘猴、红腹角雉等鸟兽
其中不乏一些夸张的“怼脸拍”
△被红外相机拍到的野生动物们
它们见证着
这片广阔的山林“藏宝”无数
巡护员们对此颇有成就感
其实
守护这片山林久了
每个工作人员的回忆中都有个“宝”
△被救助的小熊猫“闷墩儿”
可能是救助过的小熊猫
可能是某天巧遇的黑熊
也可能是误闯民居的斑林狸
巡护的路上总有故事
故事的主角终会回到丛林深处
△巡护员放归斑林狸
走出大熊猫国家公园
由南至北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等待与你相约
丛林之王威力有多大
与顶级捕食者做邻居是啥感受
《走!一起探秘国家公园》
继续不见不散
总监制丨王姗姗
监制丨李大勇王颖
制片人丨蔡建元吴丹华
主编丨庞帅
策划丨马挥李文燕何贵松
编导丨孔德婧傅子豪王聪田野
统筹丨张璐庞丁蒋林
编辑丨蔡珊珊
摄像丨肖泽群吴经伟彭志豪
航拍丨马庆柯
剪辑丨彭帅严佳
包装丨吕守柱胡杰齐欢
音编丨刘佳彤马思瑶
调色丨夏筱军王浩
视觉丨胡俊伟
商务统筹丨徐蕾王芝静
特别鸣谢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共生地球遥感实验室、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管理局、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片区、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县管护总站、四川省林草局、大熊猫国家公园眉山管理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