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广西大瑶山爬行界的大熊猫,头蜥蜴尾似鳄, [复制链接]

1#

广西大瑶山爬行界的大熊猫,头蜥蜴尾似鳄,超贪睡一睡就是半年

在广西北回归线偏北的平地丘陵上,耸立着一座雾海云山,大瑶山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假如说张家界是“大自然的迷宫,鸟兽的天堂”,那么大瑶山就是“云的王国,雾的迷宫”。大瑶山最深处,翠绿葱茏,重峦叠嶂

8月上旬,有驴友在穿越大瑶山的途中,发现了一只神秘的爬行动物,仔细一看,它的头和体形与书中所见的蜥蜴非常相似,尤其是那条脖子下的尾巴,非常像迷你版扬子鳄。导游走过来一看,说这是木睡鱼,这几年在大瑶山很少见。

事实上,向导眼中的木睡鱼,专有名称叫瑶山鳄蜥,居住在大瑶山的村民一般都叫它木睡鱼。它的前部和普通的蜥蜴没有什么不同,但它们的尾翼看起来特别像鳄鱼,因此被命名为鳄蜥。根据生物学分类,它们仍然属于有鳞、蜥蜴亚目,这和鳄鱼没有任何关系。

木睡鱼是中国特有的物种,已列入濒危动物品种,被誉为“爬行动物中的熊猫”。其为第四纪冰川晚期残留在我国华南的原始爬行动物,至今已有1.9亿年的历史,曾与恐龙生活在同一时代,有“活化石”之称。

它是一种较古老的爬行动物,体长15-30厘米,尾长约23厘米,重50-克。初生的木睡鱼比较“小”,最轻的只有2克,最重的也就4克。

木睡鱼的橄榄褐色,侧面较淡,染有桃红或桔黄色并带黑斑,体侧的红色条纹都是淡红色,它的边缘有很高的灰度,与其相间的黄光过渡均匀,从背部到尾巴的末端有一条暗色的横纹,腹部呈乳白色,边缘带粉红色或桔黄色;面部眼皮下没有放射状条纹,但有斑点分布,而且面部整体颜色为黄色。

吃饭时,木睡鱼绝不挑食,只是可以吃,它都下手,只要体型不大,就是它猎杀的对象。然而,木睡鱼主要以昆虫为主,另外还会捕食一些小鱼,甚至各种蛙类,还吃蝌蚪、蚯蚓和蠕虫。

它是蜥蜴中的“猪八戒”,以懒惰著称。早期在民间叫木睡鱼、大睡蛇等,因地域不同而叫法也不同,但基本还是跟木睡鱼这个字有关,因为木睡鱼的性情非常懒惰,是个十足的贪睡家伙。

像清晨和黄昏出来活动,大白昼的人喜欢呆在岩石或离水面不远的树枝上,一动不动;一旦受惊,睡鱼马上就跳进水里,或潜藏在岩洞里。

这类木睡鱼一般生活在大山的小冲沟里,喜栖在有乔木林,林下有乔灌木藤蔓,地表植被潮湿阴凉,透光度在20%左右,有流水的水窝附近。

本品睡觉时,头向天空俯伏,四肢紧抱树干,闭上眼睛。它睡觉时比较沉,一般不易被吵醒,而且即使在非睡觉的时候,木睡鱼也是一副懒洋洋的样子,趴在树枝上一动不动,跟睡着没两样。

这个也不说,如果长期温度低于18度,活动就开始下降,然后转到冬眠。由十月到来年的四、五月份,直到春暖花开,才肯起床。可算作是爬虫类的第一睡神。

如果5-7天内高于26度,则活跃于反应迟缓,摄食量明显下降,如超过14天,食欲明显下降,消化能力下降,就会发生死亡。

有报道称,木睡鱼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仅分布于中国广西、广东和越南的部分地区,世界范围内有多只,处于濒临灭绝的危险之中,急需加强保护。

最早在广西大瑶山地区发现木睡鱼。年,广州中山大学生物考察队在今广西金秀县罗香乡琼武村采集到28条似蜥蜴的尾巴却像鳄鱼的爬行动物。一九三○年德国学者将其归类为异齿科鳄蜥,又称瑶山鳄蜥。

长久以来,大瑶山被认为是木睡鱼的唯一分布地,但事实并非如此。20世纪80年代,人们开始在广西东部大桂山发现木睡鱼,并首次在大瑶山外发现木睡鱼。

直到21世纪的时候,广东北部韶关市的一处保护区又发现了木睡鱼的踪迹,待到年,人们在广东茂名地区又发现了木睡鱼,并且数量仍然相当多。

我国野生木睡鱼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数量有不断增加的趋势。由年的个增加到现在的个以上。在广西有野生木睡鱼多条,其中大桂山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约有条。

雪灵谷自然实验室/制作

参照:中国动物学、广西大桂山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东省罗坑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茂名林洲顶保护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