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论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大熊猫看看我698米的大竹笋成
TUhjnbcbe - 2024/6/28 21:15:00
北京中科刘云涛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好大一颗“笋”!成都新地标设计被刷屏。

一提到成都,离不开的一定是大熊猫,而最近大熊猫就要搬新家了。

一座新的建筑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建立起来,也成为了成都的一个新地标,这就是“成都熊猫基地观光瞭望塔”。

为什么它能成为成都的地标性建筑呢?

今天就一起来理一理吧。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作为新一线城市,成都不缺地标性建筑,天府塔,环球中心等等。

而新建设的成都熊猫基地观光瞭望塔,高度仅69.8米,但就其建造本身而言,这座建筑是一座根植于本地文化的“竹笋”,象征着成都的熊猫文化。

城市建筑:根植于当地文化的“竹笋”

据设计师介绍,这座瞭望塔采用了“春笋破土、芙蓉花开”的设计理念,塔高69.8米,共11层,塔身的“笋壳”重量就达到了吨,由块形状各异的钢结构弧形构件编织而成。

“熊猫塔”则是成都大熊猫研究繁育基地中的制高点,俯瞰整片园区,担当起“熊猫守护者”的重任。

从塔身南侧看,塔体犹如一根破土而出的竹笋,整个建筑呈现出圆形,并且在塔尖的位置,不断地收拢。

从塔身北侧观看,全塔犹如一根“剖开的笋”。

从塔身北侧观看,全塔犹如一根“剖开的笋”

走进塔身内部,楼层空间采用芙蓉花为指引,81片金色“芙蓉花瓣”团簇分布,营造出惊艳的视觉体验,游客游览至此仿佛置身于繁花盛景之中。

塔身内部共分为活力舞台、熊猫剧场、艺术展廊、创意书屋、竹叶茶室、奇遇时空、观景平台等多重空间。

整体的元素排列是以呈现对称美感为主设计

芙蓉花为成都市市花,塔内和外框菱形结构一体化的单元式拼接的圆弧形楼板,犹如芙蓉花瓣层层叠错。

更令人惊艳的是,瞭望塔在国内首次采用了“发芽”创意设计,在“笋尖”部分设置了一个由75根杆件组成的开闭系统,最长杆件长度达18米。

平时观光瞭望塔的塔冠为闭合状态,但在大熊猫宝宝诞生、明星熊猫生日、法定节假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塔冠便会华丽开启。

内部观光台的设计采用了重复的造型元素呈现,和外观的设计相互呼应

“春笋”破土,站在“笋尖”可俯瞰熊猫基地全貌

为什么要建成一颗“竹笋”呢?

因为大熊猫爱吃竹笋。

“Hi,愚蠢的人类,我最爱吃竹笋,不是竹子!”

原来,大熊猫的祖先原本是食肉动物,但在很久很久以前,地球经历了冰川导致的气候突变,动物大量灭亡,少数大熊猫残存在我国的四川、陕西和甘肃的山区。

那些地区除了生长着大量的竹子之外,并没有其他的食物可供大熊猫选择。

大熊猫不得不逐渐改变食性,才能生存下去,于是从最初吃肉,经过进化后主要吃竹子了。

但是大熊猫最喜欢吃的食物既不是竹子也不是竹叶,而是竹笋。

竹笋里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糖以及脂肪。相比较而言,竹子杆和竹子叶的营养含量就少很多了。

由于大熊猫的食量很大,每天要吃约30公斤的竹子,所以大熊猫每天的生活,除了吃,就是睡,睡醒了再接着吃,每天可以不停地吃超过18个小时。

但是由于在一年里只有夏天才有鲜嫩的竹笋,所以大熊猫主要还是吃竹子叶和竹子杆的。

现在好了,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里的大熊猫,一年四季都可以拥有“竹笋“了。

“剖开的笋”显露出塔体的真实结构

整个塔体没有围护结构,完全开敞,让游客享受大自然,光的沐浴,风的洗礼。

中庭仰视

建筑在夜晚也会进行“变色”,外观采用了荧光灯作为装饰,晚上会展现出五彩缤纷的视觉效果

所谓地标性建筑的基本特征就是人们可以用最简单的直觉来唤起对于它的记忆。

成都熊猫基地观光瞭望塔就是如此,一看到它就会联想到其所在城市——成都,以及呆萌可爱的大熊猫,期望这座塔成为成都的一个新名片和象征。

#成都生活##本地达人联盟#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熊猫看看我698米的大竹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