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姓氏大词典》收录统计,中国姓氏个,其中单字姓个,双字姓个,三字姓个,四字姓个,五字姓96个,六字姓22个,七字姓7个,八字姓3个,九字姓1个。直到今天还在使用的姓氏约有个左右,现在常用的姓约个,前个姓氏: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何郭马罗,梁宋郑谢韩唐冯于董萧,程曹袁邓许傅沈曾彭吕,苏卢蒋蔡贾丁魏薛叶阎,余潘杜戴夏钟汪田任姜,范方石姚谭廖周熊金陆,郝孔白崔康王丘秦江史,顾侯郎孟龙万段雷钱汤,尹黎易常武乔贺赖龚文。历代姓氏不断发生变化,很多旧的姓氏不复存在,同时又出现了许多新的姓氏。台湾也有油、盐、柴、米、酱、醋、茶等特别的姓氏。
关于姓氏起源可以追溯至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中国最早的姓氏,都是女字旁或底。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说文解字》卷二四“女部”:“姓,人所生也,从女、生,生亦声。”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白虎通德论》卷九曰:“姓者,生也,人禀天气所以生者也。”《左传·隐公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这都说出了“姓”的本义是“生”。姓最初是代表有共同血缘、血统、血族关系的种族称号,简称族号。作为族号,它不是个别人或个别家庭的,而是整个氏族部落的称号。
传说黄帝住姬水之滨,以姬为姓。炎帝居姜水之旁,以姜为姓。皇天(皇天即指道教神话中的皇天上帝、昊天上帝。旧时常用于“后土”并用,合称天地。)以大禹治水有功,赐姓为姒,此外,部落首领之子,亦可得姓,轩辕黄帝所生二十五子,十四人共得到十二个姓:姬(jī)、酉、祁、己(jǐ)、滕、蒧(zhen)、任、荀、真、僖、佶、儇(xuān)、衣。其中有四人分姓二姓,祝融之后,曹姓、彭姓、秃姓、董姓、妘姓、斟姓、己姓、芈(mǐ)姓,史称祝融八姓。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母系氏族制度过渡到父系氏族制度,由于人口的繁衍,原来的部落又分出若干新的部落,这些部落为了互相区别以表示自己的特异性,就为自己的子部落单独起一个本部落共享的代号,这便是“氏”,“氏”可以说是姓的分支,《通鉴外纪》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姓氏者,标示家族血缘之符号也;”。
“姓”是不变得,“氏“是可变的。爱国学者顾炎武先生也说“氏一传而可变,姓千万年而不变。”秦朝汉朝之前,姓和氏在不同场合使用,哪些人有姓,哪些人用氏有严格规定,汉代以后,姓氏不加区分,姓氏合一,统称为姓。姓起源较早,形成后也较为稳定;氏起源较晚并不断发生变化。姓氏文化源远流长,对中华文明的影响深远姓氏在我国拥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一个代号,更是一种文化和血脉传承。氏族制度逐渐被阶级社会制度所替代。姓和氏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两个阶段,是文明的产物。
古代姓氏还有一些特别之处,战国前,贵族才有姓氏,贵族男子称氏,女子称姓。因为“姓所以别婚姻”,“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通志·氏族略序》)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考之于《传》,二百五十五年之间,有男子而称姓者乎?无有也。”那么男子称什么呢?贵者称氏;贱者则以职业概括之。如奕秋、庖丁、匠石、医和、优孟,这些职业名后来才成了姓。
如今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许多以前不常听说的稀有姓氏渐渐被被大家熟知。例如鞠婧祎:读音作jū,鞠姓排名第位,“婧”字寓意着好品质,美女,才貌双全的意思,“祎”字寓意着美好,幸福,从容自得的意思。阚清子:读音作kan,“清”用作人名意指明白、纯洁之义。可形容女孩知书达理。“子”用作人名意指人中龙凤、才华、品质高尚之义。撒贝宁:读音作sa(第三音),贝有很多意思,可以是贝壳,可以是乐器,也可以是饰品。“宁”本作“寍”。后世假“宁”为“寍”,本义:安宁,平安。
随意从百家姓里挑出一个姓氏来,都有一段传奇般的故事。
寻姓,名副其实的稀有姓氏,全国不到9万人,如果以中国十三亿人口来看,那寻姓可真是大熊猫级别的姓氏了呢?说起寻姓的来源,闻者伤心,见着流泪,这里面可有一个惨烈的故事,夏王朝时期,当时的文字记载仅限于甲骨文,姓氏也在形成当中好兄弟不分你我,当时有两个亲如兄弟的诸侯国,它就是斟鄩(繁体:鄩,简体:寻阝)和斟灌国,物极必反,夏朝第三任皇帝太康贪恋酒肉美色,因为荒淫无度,太康被后羿起兵政变,太康逃到了斟鄩国。《万姓统谱》记载:“寻,河南古斟鄩之后,封于寻,与夏同姓。”西晋有御史大夫寻曾。斟鄩国灭亡后,后人将鄩氏的“鄩”字去掉“邑”(邑是汉字的一个部首,变体为右耳旁)旁后变成“寻”,以氏为姓,作为本族新的血缘徽志。
“邑”字,据《说文解字》讲:“邑即’阝’(今也叫右耳旁)”,在汉字结构理论中,代表着国都、城市、土地、国家。“去邑为寻氏”即表示他们是失去了国家的“寻国人”。从此寻姓便脱颖而出,形成独立姓而流传至今。
复姓司马,关于他的来源,相传是由官职演化而来,司马在古代与司徒、司空、司寇并为西周六官中的官名,后世流传为姓。在古代司马氏可谓一个开挂的复姓,曾先后出过司马迁、司马相如、司马懿、司马光等一大票响当当的人物,不过如今据统计司马氏家族已经不到3万人。
扶姓位于百家姓第位,传自上古至君夏禹的大臣扶登氏。得姓已有0多年的悠久历史。另外,扶姓还有另一支起源,传说西汉初年刘邦打天下的时候,有个叫嘉的人能施巫术,他帮助刘邦立了很多功劳,后来刘邦做了皇帝,封嘉做延尉的官,并赐给他扶姓,取辅佐有功的意思以表彰他。
亓(qi)姓,在现代是极罕见的姓氏,不在百家姓之内。亓姓出自春秋时期诸侯国大夫亓官,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在古代,亓、丌和笄是同一个字,同义通假。《姓氏寻源》载:亓与笄同,掌笄官之后。孔子19岁结婚,娶的一个夫人便是宋国的亓官氏,她是宋国笄官的后代。春秋时,各个诸侯国都有笄官这个官职,因此亓官氏的始祖不止一人。亓官复姓,后来演化成单姓亓。
仝(tong)姓是中国的一个特有姓氏,祖训上有不乱祖、乱辈的建议,仝姓之间不结婚、不联姻,至今已相传约多年。起源于商朝,本出自子姓,契之嫡裔,商王封本姓支庶族人于(今陕西省大荔县境内)建立同国,为商朝附庸,商亡后,同国亦随之灭国,其后人以国去邑为同姓。后来,同姓为分别支庶,一支以同字音「仝」为姓。
台湾罕见单姓多为少数民族,如哀(西拉雅族)、丰、刚(阿美族)、秋(泰雅族)、勤(排湾族)、日、风、枫、根、狮(赛夏族),偕(噶玛兰族)、爱、笔、电、盐、停、增、全。
姓氏是一笔珍贵的资源,尤其是那些小姓、奇姓、罕见的姓更是一种珍稀的资源,姓氏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最珍贵的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