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论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从选调生不满嘉峪关事件,联想到高校中的就
TUhjnbcbe - 2024/8/3 5:00:00
白癜风康复来袭 http://pf.39.net/bdfyy/bdflx/171021/5779550.html

最近,武大选调生吐槽嘉峪关的小作文热度比较高,引发网友激烈讨论。很多人批评的,并不是她辞职这个行为本身。她选择在试用期辞职,是符合规定的,本也是她的自由与权利。事实上,公务员辞职的也并不在少数。但是辞职后发小作文,把自己内心的负面想法倾泻出来的做法,倒是不多见。

我可以理解她辞职,但对于她公开发表含有不雅词汇和消极情绪的小作文的做法,不能理解。

对于她的这篇小作文,网上已经有大量的评论,孰是孰非大众心中自有定论,我也不赘述了。不过,无论她自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这都是她一个人的事情,并不构成一种趋势或者主流。相比于这个,我倒是更想讨论一些更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应届生辞职的问题。

单说选调生辞职这一点,应该还是始于她对这份工作产生巨大落差。其实,应届生刚入职的那段时间,对职场产生不适应,产生落差,甚至想辞职,这应该是普遍现象。

学生从小到大长期身处象牙塔里,被师长保护得很好,校园里的环境也相对简单,教科书上描绘的也都是美好远景。老师不断给学生灌输“你们是精英”“你们是人才”“你们是接班人”之类的理念。很多学生很容易就产生自己是社会上层的感觉,觉得自己满腹才华,出到社会必然能干一番大事,对职场有了不切实际的期望。

结果,一出校门,现实就给他们泼了一盘冷水。公司的人际关系极为复杂,甚至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戏码都不少。工作内容跟教科书上的知识往往关系不大,很多事情都要重新学习。一些应届生初来乍到,往往干的是非常基础的杂活,打印、复印、扫描、搬文件、订饭、跑腿、盖章等都是日常工作,很容易就产生怀才不遇的情绪。

这种体会,我想很多人在初出茅庐那会都有过。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会让人焦虑、不适、迷茫。遇到这种情况,要么指望公司里有个心善的前辈能指导和帮助自己一把(但好领导比大熊猫还稀少),要么跟同龄人一起抱团取暖,要么就自己硬扛过去。这个时期也是年轻员工辞职的高发期。

当然了,很多高校也有开设就业指导课。但目前高校中就业教育不够完善,最多就是指导一下你如何制作简历、求职面试,介绍一下不同行业和公司的特点,个别有条件的还会安排一下实习和校友讲座。就业指导课的上课老师往往也只是学校的行政老师,缺乏企业一线的工作经验,讲的东西要么是网上东拼西凑的,要么就是讲得不够到位。这样的课程沦为鸡肋,老师不爱讲,学生也不爱听。充其量它只告诉了你该如何进入职场,却没有告诉你该如何适应职场。

能进入心仪的行业和公司固然重要,但适应职场并能更好地工作下去更加重要。大部分的大学生终究是要到职场工作的,所以高校开展、完善相关的就业教育和指导很有必要。

就我的观点而言,一方面,高校应该借助校友、企业的力量,继续大力为各专业的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和实习时间,进一步鼓励学生实习,让学生提前接触、了解真实的职场。另一方面,就业指导的课程可以设计得更加科学、实用,例如增加职场礼仪、商业伦理、劳动法规普及、劳动者权益维护、社保和五险一金、办公软件、办公思维和习惯、职场人际关系应对等内容,而且这些课最好让在外面上班的资深职场人士、专业人士来主讲。

学科教育培养了学生在技术和专业水平上的硬实力,而就业教育能培养学生的软实力。良好的就业教育,显然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职场、适应职场,以后能少碰一些壁、少走一些弯路。

#深度好文计划#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选调生不满嘉峪关事件,联想到高校中的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