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国宝大熊猫正以“顶流”的身份闯入大众视野,动物园中全天候的熊猫直播吸引了一群忠实粉丝,每逢节假日,熊猫馆更是人潮如织。而在动物园外,野生大熊猫又是一种怎样的生存状态?从19岁起,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中国知名保护生物学家、生态学家吕植便开始在野外考察大熊猫的自然生存状态,她向世界揭开了野生大熊猫生活的神秘面纱,被誉为“野生大熊猫最亲近的人类”。
节目海报
首档中国前沿科学思想秀《未来中国》第二季第三期7月21日晚20:30在东方卫视首播,21:30在安徽卫视播出,7月24日21:40在浙江卫视播出,7月25日21:40在江苏卫视播出。本期将走进野生动物的世界,吕植将与五位来自不同专业的高学历青年一起探讨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
节目嘉宾合影
野外考察,往往伴随着单调、艰苦,酷暑严寒、跋山涉水、餐风饮露更是家常便饭。吕植就是这样一位游走于山脉沟壑、高原山谷中的科学家。从野生大熊猫栖息地,到青藏高原生态系统,从研究到实践,野外是她的“实验室”。
节目剧照
谈及为什么会选择研究自然保护,吕植坦言:“我是被大熊猫领上这条路的。”为了观察、研究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她常常数十个小时连续“跟踪”大熊猫,但却乐在其中。节目中,吕植将分享她与野生熊猫“娇娇”的故事。“当‘娇娇’刚生完第二个叫‘希望’的孩子,我忍不住动手摸了它,它没有任何反应,连惊一下都没有,这是对我最大的奖赏。”《未来中国》制作人陈辰也为之动容:“我发现,保护动物这条路上可能还需要一些母爱。未来当遇到困难的时候,也许就是摸了‘娇娇’的那一下,会成为勇气的来源。”
节目剧照
与动物园中的大熊猫不同,野生大熊猫非常警惕。为了和野生大熊猫进一步接触,吕植学习和熊猫交流,用时下的流行语来形容,可谓“熊猫语十级”。问及其中趣事,她分享道:“有一次我碰到一只公熊猫,它见我转身就跑,我就‘谄媚’、温柔地叫它。结果它跑了十几步之后,就站下了。”
从年开始,熊猫种群开始缓慢增长,如今野外大熊猫数量已近只,但它们的栖息地仍然面临着重重危险。“越来越多小的熊猫种群出现,而人还不断地在熊猫的栖息地活动。”吕植介绍,“大熊猫是野生动物,它要在自然里生活。现在我们面临的挑战是人要如何跟自然、跟熊猫和谐共处。”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物种灭绝速度已经比过去一千万年的平均速度高出数十倍,甚至数百倍,且这个速度仍在增加,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已刻不容缓。
节目剧照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李雪阳常年在青藏高原追逐雪豹和金钱豹,成为少有的目击这两个物种的研究者。本期节目中,她与复旦大学类脑科学博士张佳伟一起赶赴四川省关坝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展开“寻找野生大熊猫”之旅。据随行工作人员介绍,大熊猫嗅觉特别灵敏,踪迹难寻,所以多年来也是只闻其声。
节目剧照
北京师范大学数学教育硕士杨昊辰则透过山水画卷带观众领略古人的智慧。国宝点翠嵌珠石金龙凤冠固然瑰丽夺目,但“点翠”意味着使用翠鸟的碧蓝色羽毛进行点缀。历史上,数百种珍禽的羽毛做成的百鸟裙也曾一度成为“爆款”,这也导致了“山林奇禽异兽,搜山荡谷,扫地无遗”。古人如何进行生态保护,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吕植说:“面对生态挑战,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发起人,来建一片小的保护地。”中国正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而中国式现代化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栏目主编:李君娜
本文作者:张熠
图片来源:东方卫视提供
图片编辑:曹立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