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2岁的旅泰大熊猫林惠不幸去世。最近关于大熊猫的消息一直不断,包括骨瘦嶙峋的旅美大熊猫丫丫;生活在狭小笼子里,被电击取精、被人工受孕,常年吃不饱,晚上被饿得睡不着,唯有冰块不间断供应的美香一家等等,我们的国宝到底是怎么了?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了?22岁死亡,从统计上来看,的确有点早,但是具体问题,在更多信息披露之前,我们就先聊一聊大熊猫的寿命以及现状问题。
01,大熊猫生理寿命是多少?
大熊猫到底能活多久,这是很多人一直在探讨的问题,这也有助于我们和人类寿命对比,比如我就看到有的人说旅泰大熊猫林惠相当于70岁,有的人说相当于80岁。
然而真的如此吗?这个问题,其实难度很大。
因为野生和圈养的不大一样,比如野生大熊猫最高寿命好像是26岁,但是圈养的话,最多活到过38岁。但是,这个是不是大熊猫理论寿命,还不好说,毕竟我们对大熊猫知之甚少,这一点从我们对大熊猫的数据统计就可以看出。
比如大熊猫出生后能够存活超过天的统计情况就可以看出一些。
上图是圈养大熊猫各年内初生且存活超过天的个体的存活曲线,可以看出,在-年之间,大熊猫总体上存活个数其实是非常少的,以个位数居多。年以后,这个数字开始快速增加,到了可以达到40-50了。
这个存活数字,很有意义。
一方面代表着预期寿命的改变。预期寿命本来是个人类统计学的概念(lifxpctancy),放在动物也成立,影响这个数据的核心因素之一就是婴幼儿死亡率。
另一方面,这也代表着:我们对大熊猫的认知和了解更多了,积累了更多的数据,因此可以更加合理的给大熊猫提供各种条件,避免一些意外死亡。
所以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其实大熊猫的死亡年龄是不断变化的。
如上图所示,是圈养大熊猫的死亡曲线。可以看到,其实在25岁以前,大熊猫的死亡率是较低的,到了25以后才开始快速增加。
16~25岁维持在0.~0.;26岁以后,圈养大熊猫死亡率升高,26~32岁维持在0.~0.,33、34岁的死亡率略有降低,分别为0.和0.,35岁之后的死亡率大幅增加
总体上能够得出:大熊猫的存活曲线属于Ⅰ型(凸型)曲线,绝大多数圈养个体都能活到生理年龄
因此,从目前数据来看,22岁的大熊猫的确属于死亡年龄相对较早的情形。
02,兽医、动物学——一个比较尴尬的领域
尽管我们对于动物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