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论坛

首页 » 常识 » 种类 » 这次,我要好好夸一夸广西钦州
TUhjnbcbe - 2024/9/13 22:34:00
让白癜风患者直面异样眼光 http://pf.39.net/bdfyy/jdsb/180423/6185648.html

「来源:|唐唐频道ID:big」

太搞笑了朋友们!

前几天,有位教授受邀到广西钦州,参加东盟石化国际合作论坛的时候,听钦州领导介绍,当地为了保护被誉为“海上大熊猫”的白海豚,都做出了哪些努力。

本来是一个挺感人的故事,结果讲到最后画风突变,说现在钦州的白海豚,因为吃得太胖,已经跳不起来了!

虽然咱也知道,这件事从侧面反映了,钦州的白海豚确实生活的很好,毕竟吃得好,没烦恼,才能心宽体胖嘛。但这也不妨碍我们,替小家伙们感到委屈。

白海豚:你礼貌吗?我胖,还不是你们宠的!

01

濒危的白海豚

白海豚,一般指的是中华白海豚,主要分布于西太平洋、印度洋,常见于中国东南部沿海。是世界范围内濒危的一类海洋生物,也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数量极其稀少。

因为白海豚是哺乳类动物,需要用肺呼吸,所以时不时就需要到海面上透透气,再加上性情活泼,天气好的时候,白海豚常在水面上跳跃嬉戏,有时甚至可以将全身跃出水面近1米高!

虽然名字中有个白字,但其实白海豚身体的颜色,是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变化的,因此白海豚又被称为“五彩海豚”。

刚出生的小海豚是深灰色的,然后逐渐变成浅灰,灰花,白花,最后才会变成白色。

而白色的海豚在经过剧烈运动以后,毛细血管会充血,全身的皮肤会呈现一种粉色。

人们把看见粉色的白海豚,视为一种幸运。

在广西钦州,有一个三娘湾,因为有大量野生中华白海豚栖息繁衍,这里又被誉为“中华白海豚之乡”。每到旅游旺季,会有很多游客跑到这里,看粉色的白海豚。

前文咱们提到的,胖到跳不起来的白海豚,就出自三娘湾。

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在大概20多年前,三娘湾的中华白海豚,不仅没有吃得很胖,甚至还差点濒临灭绝。

因为过度捕捞,引进外来物种侵占生存环境,人工养殖导致海洋环境被污染等原因,到年,整个三娘湾,只剩下大约96头白海豚!

02

转机初现

当时的钦州作为新的经济发展区,正处在大工业、大港口、大养殖、大旅游的建设热浪中。

年,三娘湾地区被定为工业开发区,而工业的发展,势必会影响到当地的海洋环境。

这也就意味着,中华白海豚,将要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

保护中华白海豚,已经刻不容缓。

得知这一消息后,我国著名生物学家,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潘文石,率领团队火速赶往钦州,建立起了研究基地,专门研究和保护中华白海豚。

说起潘文石教授,绝对是一位值得被人尊敬的科学家。

身为北大教授,他放弃了在北京的舒适生活,几十年如一日的行走在崇山峻岭间,追寻着野生大熊猫和白头叶猴的踪迹,为研究和保护野生动物倾尽所有,有时甚至还要面临生死的考验!

年,已经67岁的他不顾家人的反对,执意要前往钦州,到海上研究和保护白海豚。

这一切,都缘自他和海豚之间的特殊情感。

10岁那年,潘文石独自到海边游泳,遇到了突如其来的风暴,他拼命的挣扎,却不断被海浪拍入海中。

正当危急时刻,有两只海豚突然出现,将潘文石托举到岸边,他这才捡回了一命。

童年的救命之恩,让潘文石没法眼睁睁看着白海豚,逐渐走向灭绝。

03

拯救白海豚

到了钦州以后,潘文石除了要出海寻找白海豚的踪迹,研究它们的地理分布,种群数量,生活习性等科学方面的问题。

还要不断游走在当地政府和老百姓之间,向他们传达保护白海豚的理念,力求在经济发展和自然保护之间,找到一个能够共赢的局面。

好在,当地政府对白海豚的保护工作也十分重视,他们采纳了潘文石的建议,对工业布局进行了科学调整,确立了“白海豚与大工业同在”的发展理念。

年的时候,钦州和马来西亚洽谈了一个,总投资38亿的大项目,要在大风江建一个造船厂。

对于钦州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城市来说,这个项目极具诱惑力。

但咨询过潘文石以后,当地政府得知大风江既是三娘湾的过滤泵,又是营养库,一旦建起造船厂,势必会破坏白海豚的生存环境之时,他们毫不犹豫的放弃了这个项目!

不仅如此,当地政府还在潘文石的建议下,斥巨资在三娘湾和钦州港之间,建起了一条长达13公里的海上公路——三墩路!

这条路,在海上明确清晰地划出了一条界线,东面是海上精灵的快乐家园,西面则是人类工业文明的繁荣景象。

这不正是大家一直在寻求的,经济发展和自然保护之间的共赢之路吗!

除了科学发展工业,当地还出台了一系列保护政策,打击非法捕捞,非法养殖,加强宣传教育,向当地人普及保护白海豚的意识。

久而久之,当地的渔民都会很自觉地保护白海豚,不仅有节制的进行捕捞,为白海豚留下充足的食物,平时碰见搁浅或者受伤的白海豚,也会主动联系研究团队进行救助。

甚至还有4名渔民,放弃自己的主业,加入了研究团队,为寻找、研究白海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04

人人护豚,豚爱人人

动物的研究,一向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在我们人类眼中,同一物种从外观上来看,几乎毫无区别。

再加上中华白海豚生活在海里,很难看到它们整体的模样,想要区分整个族群中谁是谁,是一件难度不小的事。

研究员们每次结束巡航工作后,都会带上几千张拍摄的照片,回到研究所跟资料库里的照片进行分析比对。

这种比对的工作,是繁琐而枯燥的,研究员只能通过白海豚的颜色、斑点、身型、以及身体局部特殊的特征,来区分不同的个体。

这项工作,对研究白海豚的存活率,以及种群数量的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研究员们驻守在三娘湾,风吹日晒,终日在海上奔波,十几年如一日的进行保护和研究的工作,支撑他们的,除了科学家的理想与信仰,最重要的,其实是发自内心的喜爱。

中华白海豚的寿命一般有30-40年,研究基地建立的十几年间,白海豚和研究员之间已经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研究员会根据它们各自的特点,给它们起昵称。

恰好出生在广西壮族传统节日三月三的,就叫“三月三”。

背鳍上有开口的,就叫“开口笑”。

有的小海豚因为是妈妈的老来子,所以被称为“姗姗”,寓意着姗姗来迟,又因为出生在牛年,被冠以牛姓,因此得名“牛姗姗”。

而白海豚们,也已经将研究员当成了家人,每次听到他们说话,看到他们的船只都会凑上来跟他们玩耍。

有时还会专门带自己的幼崽和伴侣过来,仿佛在跟研究员介绍它们。

因此,白海豚虽然不是钦州独有的,但钦州三娘湾的白海豚,却是相对来说比较亲人的一个种群,这是大家在长年累月的共处下,建立起来的信任。

久而久之,连外地人都知道,在三娘湾,能够近距离的接触、拍摄到白海豚,于是就吸引了一大批游客过去参观。

如今,在科学家、政府、民间的共同努力下,三娘湾的白海豚已经增加到了多头,算得上是豚丁兴旺。

大家在保护白海豚的同时,也保护了当地的海洋生态环境。

常言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白海豚多,海里的鱼虾也多,足够支持当地人打渔为生,过稳定的生活。

白海豚多,来旅游的客人也多,继而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也间接增加了当地人的收入,生活蒸蒸日上。

而当地人在保护中获得了发展机遇,就会更加自觉地去进行保护工作。

这样一来,自然保护和经济发展相结合,组成了生态旅游链,自然而然就达到了共赢的目的!

自然哺育了人类,人类保护了自然,自然也会回馈于人类!

三娘湾与白海豚的前世今生,其实更加验证了那句话:

保护自然,其实就是在保护我们自己!

1
查看完整版本: 这次,我要好好夸一夸广西钦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