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雅安日报
大熊猫入住大相岭大熊猫野化放归研究基地
口述/付明霞
荥经县大相岭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副主任
国家公园正式成立后,我们不断在新闻媒体上露面,有实现自我价值、得到认可的感觉,不像以前还要藏藏掖掖的(笑)。爸妈也会觉得,女儿在那儿干这个事情,还是算光宗耀祖的(笑)。
我是青海人,读书在内蒙古,如今在荥经工作买了房。这个工作我会当终生事业来做吗?基本上会。
我喜欢动物。我在农村长大,从小就在山里跑,特别喜欢山里面的小野兔。长大后的选择跟小时候的经历有关,做研究首先要不怕动物,不怕的情况下才能接触,发现它们各种各样有趣的行为。
大学期间,第一次跟师兄去戈壁,看戈壁盘羊。运气真好,一望无际,没有多少树和植被,突然一下,盘羊出现,好激动啊!我们去的地方,接近边境。望过去,有一公里多就是边境的围栏。盘羊在中蒙边界,夏季的时候来中国,冬季又跑到蒙古国去了。
喝水是个问题。距离太远,背不动那么多水,大家都揣个瓶儿,野外有水,就灌在瓶子里。师兄去过很多次,他知道哪儿有水,但就是不告诉我们,每次都是他一人骑着摩托车去把水装回来。后来我们才知道,那是动物的一个水源,就是各种羊,家养的、野生的羊都会去喝,里面全是羊粪蛋儿。他不敢告诉我们,怕我们不喝(笑)。
年我刚来保护区时,单位在全县的存在感非常低。我说“我是大相岭保护区的”,大家都不知道;我说“我是县林业局的”,人家才点点头。
根据年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公布的结果,在整个多平方公里的大相岭山系,只有38只大熊猫,种群密度相当低。我们这边大熊猫遇见率太低,不像宝兴,时不时就能遇见一只。
我所在的荥经大相岭自然保护区,是大相岭山系种群的核心分布区。保护区面积平方公里,四调时有7只“猫”,现在监测到11只。“猫猫”也不完全在保护区范围内,它会来回窜。“猫猫”有领地意识,会在领地内不断标记,到处巡一巡。
大相岭山系有点特殊。相对于其他山系,平均海拔较低,这意味着人为干扰也比较大。荥经整个范围内,以前有很多小水电和矿山,加上伐木,构成主要经济来源,被称为“木头、石头、水头”。这个老“三头”经济对大熊猫影响挺大,影响栖息地完整性。
“猫猫”必须依赖大树,用来躲避自然灾害和天敌。树被砍光了,“猫猫”首先失去庇护所,然后一段时间内森林生态也会发生变化。那些灌木、藤本啊,都会疯长。“猫猫”对栖息地的选择有一定倾向性,有原始林、树没有被砍过的区域,就很爱去。森林恢复的过程中,有一些树林恢复得不太好,会长成冷箭竹纯林、八月竹纯林。我们这个地方以前叫泡草湾,泡草(山莓)特别多,过密的竹子或者过密的泡草,对大熊猫来说都不是适宜的栖息地。
除了栖息地保护研究,还要研究大熊猫种群本身。
我们从年开始,持续每年两次监测,搞清楚野外到底有多少只大熊猫,以及它们的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有了这些数据,才能决定野化放归的“猫猫”是放雄性还是雌性,应该放到哪个区域……
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成立后,我们保护区有了另一块牌子,“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县管护总站”。工作和之前相比,有很大不同。
以前工作比较难开展,做野外调查必须得有经费。红外相机,要买吧?电池、卡、GPS设备,要买吧?野外向导费,要给吧……随着国家公园成立,我们连续几年引进人才,成为全县研究生占比最高的单位。现在,单位平均年龄31岁,我是年的,最小的年。
我在朋友圈从来不会发在野外的状态,怕家里人担心。一天到晚在山里面,穿迷彩服,爬呀爬呀,到底为啥?他们觉得,你这种学历,去当个老师或者考公务员,很体面。但是在我看来,无论干什么工作,其实都差不多。我觉得我喜欢、能干得开心,肯定要选择开心的工作去做(笑)。我这种专业,如果说想继续干的话,就得在山里爬。要么就去做“室内”,要么就去当老师,读个博留校任教,反正就这几个选择。像我这种喜欢做生态、做野外的,就得在山里,去大城市,好像没有什么太好的出路。
但是现在有个好处。国家公园正式成立后,我们不断在新闻媒体上露面,有实现自我价值、得到认可的感觉,不像以前还要藏藏掖掖的(笑)。爸妈也会觉得,我女儿在那儿干这个事情,还是很光宗耀祖的(笑)。
大熊猫国家公园成立,相当于一个分界点。其实没有国家公园之前,已经有很多人在做这个工作了。
荥经这边,从最开始试点到验收,再到国家公园正式成立……我算是一个参与者,也是一个见证者。国家公园肯定不是一二十年就能建好的,也许我们这批人要干一辈子,才能干得出来一些成绩。
付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