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一个扎心的事实是,在考公极为内卷的今天,穷人家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公务员。虽然绝大多数公务员面试采取的都是结构化面试:考官异地调派、组合搭配、抽签保密,考题临近命题、高度保密,考场纪律严格、全程监督,是非常公平的,但是还有很多影响考试结果的因素是考试制度无法约束的。
一、成长阅历不同。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家庭环境和成长环境对个人成长影响重大,具体会影响到个人的知识储备、思维方式、情绪稳定性、抗压能力、文化理解能力等方面。一个家庭条件优越、从小到处旅游、见多识广的孩子在个人阅历上具有天然优势,就像年高考全国I卷作文材料别致,让考生从12个关键词“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十二个关键词无不彰显“大国情怀”,格局甚大,但对于农村考生来说,大多缺乏亲身体验。有的没有听过,有的听过但知之甚少,无法详细解读。高考如此,公考亦是如此。公考中一些比较前卫的思想、城市社区问题、文化现象等对于农村偏远地区的穷人家孩子来说理解难度更大。
二、人脉资源不同。首先,有钱人家的孩子,家里或多或少都有体制内的亲戚朋友,在高考选专业时就为他们提供了更好的指导,像近些年大火被网友誉为“考公天选专业”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很多穷人家的孩子真的是听都没听过,单单选专业这块已经是输在起跑线上了。其次,很多公考岗位要求考生是党员或者优秀学生干部,因此家长在入校时就要求孩子努力入党或者当选班干部,甚至通过请老师吃饭等非正规途径达成以上目标,懂的都懂。最后,俗话说,一步输,步步输,有钱人家的孩子因为提前规划、目标明确,往往在大三的时候就已经开始默默备考了,当别的同学还在社会上漫无目的的找工作的时候,他们可能已经在参加笔试、面试的道路上了。以笔者所在的县城为例,近年来招录的公务员,尤其是应届生身份考入的公务员,政审时发现大多家庭父母是体制内人员。
三、备考资源不同。首先是备考时间不同。穷人家的孩子,上大学的学费可能都是父母东拼西凑找来的,有的还有弟弟妹妹需要抚养,大学毕业后,家里迫切需要他们尽快创造收入回馈家庭,他们必须尽快找到一份谋生的工作,即便想考公也得空闲时才有时间备考,但有钱人家的孩子,完全可以在家闲着专心备考,有的甚至能在家备考四五年,家里有条件让他们专职学习备考。其次是培训费用支付能力不同。在考公如此内卷的今天,想通过完全自学考上公务员可能性真的是微乎其微,尤其是面试环节,大部分没有有参加过公考的人可能连什么是结构化面试都不知道。考公培训费近年来随着考公热也是水涨船高,笔试培训即使报网络班也要几百上千,线下班学费更是少则几千,多则上万。面试班则更贵,三五万的面试班比比皆是。这对于有钱人家的孩子可能不算啥,但对于穷人家的孩子来说是很难承受的。
近几年常说“寒门难出贵子”,但小编想说“寒门难出公仆”。您认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