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吴娇颖)国家公园是我国自然保护地最重要类型之一,纳入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管控范围。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明确到年,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基本完成,整合设立一批国家公园,分级统一的管理体制基本建立,国家公园总体布局初步形成。
目前,全国已建成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湖北神农架、钱江源、南山、武夷山、海南热带雨林、普达措和祁连山10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其中,东北虎豹、祁连山、大熊猫三个国家公园成立了管理局。
如今,试点已进行两年,即将在明年迎来一次“大检阅”。首批试点的国家公园建设情况如何?还存在哪些难题?下一步将如何应对?今日(10月10日),东北虎豹、祁连山、大熊猫三大国家公园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作出回应。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野生东北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供图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野生东北豹。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供图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
发现新繁殖老虎幼崽10只幼豹6只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试点区位于吉林、黑龙江两省交界的老爷岭南部区域,跨吉林、黑龙江两省,与俄罗斯、朝鲜接壤,总面积.12万公顷。根据总体规划,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分为核心保护区和一般控制区两大管控区域,核心保护区约占虎豹公园总面积的52%,一般控制区约占48%。
它是十个国家公园试点中唯一同时承担“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试点”和“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两项任务的国家公园。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张陕宁告诉记者,两项试点改革的核心,是创新管理体制机制。
其介绍,试点两年期间,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挂牌成立,成为我国第一个中央事权的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同时,管理局会同吉林、黑龙江两省政府,在相关林业局挂牌成立十个分局,构建了两级垂直管理机制。年8月和11月,黑龙江省和吉林省将涉及的国土、水利、林业、农业、环保、住建、森工等7个部门42项职责划转移交虎豹局,由虎豹局代中央统一行使事权。
为了实现国家公园的“人虎两安全”,管理局联合有关部门大力开展打击乱捕滥猎、清山清套、森林防火督查和林地清收专项行动;对试点区建设项目使用林地、林木采伐进行前置审核,为试点区域提供生态公益诉讼司法保障。同时,与国际保护组织合作,对盗猎现状、反盗猎手段、反盗猎管理和巡护状况进行调查;联合成立虎豹应急救护领导小组和专家组,建立应急救护机制,设置补饲点余处,救助放归野生动物余只。
张陕宁透露,目前,在试点之初区内统计的野生东北虎27只、东北豹42只基础上,又发现了新繁殖的老虎幼崽10只、幼豹6只。年是试点结束之年,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将编制并实施专项规划,开展生态修复和生态廊道建设,大力实施保护工程,有效恢复东北虎豹野生种群。
大熊猫国家公园里的野生大熊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供图
大熊猫国家公园里的金丝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供图
大熊猫国家公园
编制完成《大熊猫国家公园总体规划》
大熊猫国家公园试点区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涉及四川、陕西、甘肃3省12市(州)30县(市、区),纵横秦岭、岷山、邛崃山和大小相岭山系。该区域分布有野生大熊猫只,有大熊猫、川金丝猴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有红豆杉、独叶草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5种,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地区之一,也是我国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两屏三带”的重要区域。
试点两年来,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组建成立,并明确规定试点区不再新设矿权,暂停规定区域内林地征占用、采伐以及新建小水电等审批事项,严禁不符合保护和规划要求的建设项目进入国家公园。
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向可文透露,目前,《大熊猫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已编制完成,正按程序报批。《大熊猫国家公园监测评估指标体系》《大熊猫国家公园监测系统建设专项规划》《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办法》等相关管理办法、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相继启动。
向可文也坦言,在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中,大熊猫国家公园情况最复杂,试点任务最重。“试点区横跨三省,自然保护类型多,管理机构多,协调难度大;原住民多,风景景观资源多,旅游经营机构多。而且,我们没有先例可循,缺少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支撑。随着试点工作的深度推进,许多矛盾和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其表示,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建设,需要通过立法进一步明确“最严格保护”是国家公园的基本定位和内在价值追求。“我们应该打破既有行政体系格局,确保对国家公园管理机构的制度安排由其社会使命决定,而不是部门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讨价还价的结果。”
同时,他也强调,立法和制度建设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