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大熊猫是我们国家的宝贵财富,每一只都非常珍贵。虽然它们是动物,但很多人认为将它们放归自然是最好的归宿。
我国第一只放归野外的大熊猫“祥祥”,在经过了饲养员和科学家的养育及训练后,成为了一个“试验品”。
谁能想到,放归不到一年,再次发现祥祥时,它已是冰冷的尸体。看到这一幕的饲养员刘斌悲痛万分,年仅三十多岁的他,一夜间白了头。
友情提示:由于本文较长,文中可能会有“广告解锁模式”,但根据平台的新政策,广告解锁是免费的,大家观看广告后可以继续阅读。感谢各位观众老爷及平台的支持。
祥祥和它的双胞胎兄弟“福福”于年在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出生,编号为。自出生之日起,它就被细心的“奶爸”刘斌照料,刘斌视其为己出,形影不离地照顾着它。
祥祥非常依赖刘斌,仿佛真的将他视为“妈妈”。刘斌描述,祥祥性格温顺,喜欢跟在饲养员后面讨窝窝头吃。
它所吃的竹子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较粗的竹子祥祥是不会碰的。
然而,人工饲养大熊猫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其基因,通过繁殖后再进行野化训练,最终放回自然,增加野生大熊猫的种群,以预防灭绝。
年,我国启动了首个野外放归培训项目,这不仅是国内首次,也是全球首次。
因其优秀的体格和健康状况,祥祥被选为参加首次野外培训的候选者。而祥祥的兄弟福福则幸运地留在了基地作为对照。
首次野训,人们对祥祥寄予厚望,但对其未来的挑战一无所知。
在年7月,尚未满两岁的祥祥被带到了一个海拔米,面积平方米的野化培训区,这里有充足的竹子和水源,祥祥需要自行寻找。
进入铁网围栏的野化培训区时,祥祥对周围的一切都显得好奇。当它看到人们陆续离开,似乎意识到了什么,恐惧地跑过来紧紧抱住刘斌的腿,不让他离开。
尽管刘斌努力安慰祥祥不要害怕,但祥祥似乎不明白发生了什么。最终,人们不得不将刘斌和祥祥强行分开。
此后,祥祥变得非常惶
恐和无助,四处走动,没有玩具,看不到兄弟姐妹和亲爱的饲养员,听不到进餐的哨音,这一切都让它手足无措。
习惯了圈养生活的祥祥,缺乏野外生存经验,只能忍饥挨饿。它不得不向围栏外的科研人员嘶吼,乞求食物,但被一次次拒绝后,只能选择独立,开始不挑食,狼吞虎咽地吃起以前不爱吃的竹子。
渐渐地,祥祥开始少依赖科研人员,学会自己觅食、寻找水源和通过粪便标记领地,告别了以前依赖人的生活。
甚至当刘斌试图接近时,祥祥也会愤怒地吼叫和驱赶他,明显已经恨上了曾经的奶爸。
祥祥的独立让它开始了真正的野外生活,警惕性和防御意识都有所提高。
经过一年的野训,祥祥成功晋级到了更具挑战的第二阶段。年9月,它带着科研人员研发的无线电圈,走进了一个更高海拔、更大面积的野化培训区。
在这里,祥祥已经成长为一个完全独立的大熊猫,它不仅能自己筑巢,还会用粪便标记地盘。当再次面对刘斌时,祥祥已完全变了样,强烈地要将他驱出自己的领地。
这与当初亲密无间的样子形成了鲜明对比,祥祥现在已经摆脱了人的控制,能选择更丰富的食物和合适的水源,驱赶外来生物,面对危险的环境也能应对自如。
经历了四川省十年来最大的野外暴风雪,祥祥展现出了卓越的生存能力,得到了许多专家的认可。
但真的如专家所说,祥祥已具备野外生存的能力了吗?
经过三年的野化训练,年4月,祥祥接受了最后一次体检并装上GPS定位线圈,准备放生。工作人员将祥祥带到了卧龙自然保护区的一个区域,这里已有野生大熊猫生活。
放生时,祥祥一路小跑,头也不回地消失在山林中,仿佛知道自己将被“抛弃”。
放生后不久,发生了意外。年12月,祥祥的线圈显示了快速的长距离移动,工作人员迅速出动,发现它误入了野生大熊猫的领地,此时已奄奄一息。
祥祥身上的伤势严重,只为其治疗了8天就再次被送回野外。一个多月后,传来了噩耗。
年的1月份,祥祥所佩戴的型号线圈没有了信号,专家猜测应该是被损坏了,而祥祥的安危现在一切都是未知,立刻就开始了搜救。
可是偌大自然保护区,又该上哪里寻找呢?
最终在搜救了一个多月之后,在2月下旬,祥祥被人发现,而这一次,被发现的是祥祥的尸体。
祥祥孤零零的躺在了大雪覆盖的空地上,尸体也早已经冻僵了,可怜的祥祥去世的时候才不到6岁。
难以现象祥祥在最后的时间回想这一切,最终带着对奶爸的恨意慢慢的闭上了眼睛。
最终发现祥祥左前侧的胸腹部遭到了严重的钝挫伤,专家推测祥祥是因为和野生的大熊猫在争抢领地和食物的时候发生了打斗。
#深度好文计划#祥祥意外的从高出跌落到山崖,各个器官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最终意外去世。
对于这样的情况,有很多人表示,大熊猫本来在野外好好的,非要以保护的名义圈养起来,又怕基因弱化,再借野化的名义去引种回来。
对此最伤心的可能就要属于祥祥的饲养员刘斌了吧,他们之间到死误会都没能解开。
对于这样的情况,大家有什么不一样的看法?欢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