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是家喻户晓、人见人爱的世界级IP,明年,和大熊猫有关的故事将以舞剧的形式与观众见面。
11月1日下午,舞剧《大熊猫》开排仪式暨主创团队媒体见面会在成都天府艺术公园成都市当代艺术馆举行。剧目主创团队集体亮相:舞剧《大熊猫》由陈飞华先生担任艺术指导,导演何川、编剧徐珺蕊、作曲杨帆、舞台美术张继文、服装设计钟佳。中共成都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彦夫出席活动。
据悉,《大熊猫》主题舞剧主创团队是国内顶级舞剧金牌团队,创作了《永不消逝的电波》《朱鹮》等著名作品。成都艺术剧院拥有歌舞、杂技、话剧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创作演出了《努力餐》等舞台艺术精品。好资源和好团队相遇,必将呈现出一部精品力作。
海报
通过大熊猫这一知名IP讲好中国故事
在党的二十大精神鼓舞下,站在新时代新征程赛道上,成都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启动舞剧《大熊猫》项目,旨在通过大熊猫这一知名IP,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为成都市打造彰显中华文明魅力、天府文化特色的世界文化名城,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贡献文艺智慧与力量。
舞剧《大熊猫》由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中共成都市成华区委出品,成都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制作,主创团队由国内一线创作者组成,将合力呈现一部紧扣时代主题、彰显中国审美旨趣的舞台艺术作品,以开阔的创新思维充分发挥成都的资源优势,以深厚的人文关怀诠释“国宝”的文化内涵,以精湛的艺术品质擦亮“大熊猫”这张国际名片。
活动现场
熊猫作为中国特有的物种,其长久的生命历程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相呼应;其和平、包容的美好寓意,也象征着中华文化“和”的精神内涵。舞剧《大熊猫》从生命关怀的视角出发,讲述了主人公“百丈”心怀梦想、奔赴河山的追梦历程。全剧以“爱”为主线,编织成一条联结自我与他人、血缘与亲情、物种之间乃至天地万物的精神纽带,折射出生命与自然关系的重大课题——生活在同一时空,同一地球上的生命皆是命运攸关的集体,“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女主人公“月儿”是天地间至善至美的形象凝练,“月儿”与月光相融合的意象,寄托着中华民族的浪漫情思,也象征着地球生命共同体对大爱的传递。
主创阵容强大舞剧明年与观众见面
该剧的艺术指导陈飞华是原上海歌舞团团长,策划、制作并监制了舞剧《朱鹮》《永不消逝的电波》等。陈飞华介绍,舞剧《大熊猫》是经过反复思考和酝酿确定的选题,在熊猫故乡四川创作这部作品,旨在为“熊猫”承接传统文化理念、对接国际审美观念,塑造具有“中国风骨、世界精神、生命气象”的全新艺术形象。
他坦言,以舞剧呈现“熊猫”题材,是一次高难度的创作挑战,在中国舞蹈的创作方面也将是一次难能可贵的探索和突破。他表示,作品将放眼未来至少五年的前景,追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齐头并进,以精品的魅力引领市场的发展,以创新思维和宏观视野擦亮“熊猫名片”,以艺术的表达推动舞剧《大熊猫》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活动现场
导演何川是国家一级编导,作品《师徒春秋》被收录于国内舞蹈院校古典舞教材。何川透露,主创团队多次赴雅安宝兴县、卧龙自然保护区等地采风,深入熊猫的故乡,在大山大水之间探寻自然和谐共生之美、感悟生灵带给人类的宝贵启示;以敬畏之心和感恩之心,历经数月的设计讨论、数易其稿,终于寻找到了一条连接国宝熊猫和人类心灵的小径。他表示,主创团队将尽最大的诚意,以舞剧《大熊猫》为联结,与观众们一同走近大熊猫、走近彼此的生命。
舞剧《大熊猫》制作人、成都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党总支书记、董事长熊晓虹介绍,目前该剧文学剧本及前期创意工作已基本完成,即日将正式进入排练,计划于年6月在城市音乐厅进行试演,率先与成都观众见面。
成都艺术剧院以文艺精品创演为抓手,开排舞剧《大熊猫》,擦亮大熊猫品牌,展示可爱中国形象,满足海内外对中国的“文化期待”,将以大熊猫特色文化元素为载体,以舞剧独特艺术魅力,从情感维度上讲好、讲深“成都故事”。
红星新闻记者张世豪编辑张世豪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