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论坛

首页 » 常识 » 种类 » 豆瓣94,刷爆B站,这种国产片太奢侈
TUhjnbcbe - 2024/12/27 17:29:00

(本文由电影铺子原创:movpuzi)

近几年,B站陆续出品的纪录片真是让人惊喜不断。

《我在故宫修文物》、《一百年很长吗》等作品通过平凡生活的日常点滴,展现传统匠人的自尊和坚守。

《人生一味》系列更是紧贴路边烧烤,在市井里弄的烟火气中,找寻中国人的江湖与豪情。

可以看出,接地气,直接简单,是其纪录片的一贯特色。

这种朴素的呈现能直击观众心灵,在与平凡产生共鸣后收获满足。

而今天铺子给大家安利的这部自然纪录片,同样有这种惊喜。

它就是——

《未至之境》

它由B站和国家地理杂志联合出品。

视角独特,出奇制胜。

自年11月19日播出至今,豆瓣评分高达9.4分。

那么,它到底奇在哪里?

首先,它是专为中国量身打造的生态ID。

从特定的大环境出发,涉足中国人迹罕至的生存领域。

将镜头对准稀有动物的“普通生活”,找寻最原始的野性与神秘。

其次,它第一次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自然生态联系在一起,富有浓郁的本土化特色。

进一步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

仿佛最遥远的野生动物也与我们息息相关,不自觉得产生共鸣。

正因如此,它才显得格外真诚。

话不多说,让我们赶紧走进国内神秘的大自然一探究竟——

中国中南部,这里遍布了大片的竹林。

面积可达3万2千平方公里。

之所以从这里开始,是因为我们中国人对竹子的喜爱:

竹代表谦逊与高雅,秉忠贞之志,守谦退之节。

与“梅、兰、菊”共誉为花中四君子;与“松、梅”共称为岁寒三友。

苏东坡曾写诗赞美道: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大熊猫,我们的国宝级嘉宾,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繁衍生息。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它们第一次在野外亮相。

也许是竹子的品性,才养育出这么温顺随和的大熊猫吧。

几百万年前,它的祖先是肉食动物。

或许是受到竹子的感召,也或许是大熊猫想减肥,导致它基因突变。

从此以竹子为食。

大熊猫饭量特别大,每天要吃多达40公斤的竹子。

但是它的消化系统不是很好,再加上长时间的来回咀嚼。

导致它有着圆滚滚的肚子和胖嘟嘟的脸。

看来吃素,并不能成功减肥。

当然,大熊猫也很挑食。

在多种竹子中,它只喜欢其中的60多种类型。

所以,当熊猫宝宝8个月大的时候,熊猫妈妈就要教会它觅食的本领。

妈妈要让熊猫宝宝知道:什么竹子可以吃,应该吃哪里。

但是,竹子可能含有细菌,影响到宝宝的健康就麻烦了。

怎么办?

熊猫宝宝自有办法:

它可以通过舔舐妈妈的嘴唇,刺激妈妈分泌唾液,然后将这些液体喝下。

这样有助于形成熊猫宝宝自己的免疫系统。

当熊猫宝宝有能力自己填饱肚子后,带有冒险精神的它,便开始独自探索未知世界了。

“初生牛犊不怕虎”啊!无所畏惧的熊猫宝宝不知不觉就走出了妈妈的视线。

在中国的某些森林里,有豺狼和豹子这样的肉食动物,熊猫宝宝随时都有危险。

此时,妈妈非常着急。

幸运的是,熊猫妈妈凭借发达的嗅觉,最终找到了宝宝。

但宝宝这样的行为,也足足让妈妈捏了一把冷汗。

为了让宝宝在面临危险时,能够即时自救。

爬树,成了熊猫宝宝接下来,必须面临的挑战。

八个月的大的熊猫可以重达25公斤,选对树,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不然的话,“牛顿”会让它付出惨重的代价——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与大地“亲密接触”后,宝宝终于获得成功。

它爬上大树的顶端,视野顿时开阔起来。

青山翠嶂,薄雾蒸腾,这是更加广阔的世界,也是它即将奔赴的未来。

熊猫宝宝2岁之后,就可以独立生存了。

这个时候,尽管依依不舍,熊猫妈妈也必须放手。

成年后的大熊猫独来独往,固守在自己的领地生活,性格孤僻。

因此被称作“竹林隐士”。

在中国古代,拥有独立人格,不愿流于世俗的知识分子也常被称作“隐士”。

四川盆地的西南边缘,有一座佛教名山——峨眉山。

这里就曾散布着相当多的修行隐士。

修行人之所以选择这里,正是看中这里超然世外的自然环境。

在这里,生长着约多种不同的植物。

竹子作为其中的一种,是藏酋猴最喜爱的食物之一。

它是全世界猕猴属中最大的一种,重量可达14公斤。

藏酋猴与大熊猫不同。

它们结群而居,多达50只猴子团结生活在一起。

相互梳理毛发,是它们每天早晨必做的仪式之一。

这样可以交流感情,有利于家庭的和谐与巩固。

在中国传统神话中,佛陀的前世曾做过猴王。

猴王善良勇敢,以至于人类的国王都要以它为楷模,

并且颁布诏令,要永远保护这些调皮可爱的猴子。

猴子有国王诏令的保护,但有些动物却要依靠自己的智慧求生。

扁颅蝠,世界上最小的哺乳动物之一,身长只有2.5厘米。

如此瘦小的它,是如何保护自己和孩子的呢?

竹子的中空结构,是天然的巢穴。

扁颅蝠只需要找到有虫蚀的洞口,便可进入竹节里面居住。

而狭窄的洞口只有1.3厘米,刚好阻挡住了蛇类等动物的侵犯。

这只黑眉锦蛇,在洞口左右试探,实在无处下嘴,只好离开。

看来,蝙蝠爸爸的办法行之有效。

中国人是一个以家庭为重,讲究亲情的种族。

然而,在辽阔的青藏高原,东格措纳湖边上,

有一只藏狐父亲,同样上演着血脉浓情的故事。

藏狐是以家庭为单位,通常一对父母养育2-3只幼崽。

但是,像它们这样,有四个孩子的家庭极为少见。

今天,轮到藏狐妈妈出去寻找食物,藏狐爸爸负责照看孩子。

三个捣蛋鬼奔跑打闹,只有可爱的小妹妹静静的待在一旁。

通常,藏狐父母每天要捕捉20只鼠兔,才能满足这些嗷嗷待哺的幼崽。

可是,半天时间已经过去,依然不见妈妈的踪影。

爸爸只好亲自外出捕猎。

爸爸拥有出色的捕猎能力,孩子们都能饱餐一顿,小女儿也不例外。

它们吃饱饭,躺在阳光下,可以美美睡一觉了。

爸爸则继续等待着妈妈回家。

可是好几天过去了,妈妈依旧没有回来。

爸爸有种不祥的预感。

经验丰富的他知道,在这片苍茫无垠的草原上,危险随时都会发生。

果然如预感的那样——

藏狐妈妈几天前被蔵狼咬伤,最终死在草原上。

他成了单亲爸爸。

幼崽在一天天长大,爸爸必须尽快教会它们如何自食其力。

但在这之前,他依旧要每天捕捉足够的鼠兔,以供孩子们食用。

由于孩子们没有妈妈的陪伴,爸爸要用自己的气味(尿液)标记领地。

防止其他藏狐的侵犯。

即便这样,他依然不敢离家太远。

三项任务如三座大山一样压在他的肩上。

但爸爸义无反顾,他知道这是属于他的责任。

但是,毕竟精力有限,捕来的食物一天比一天少。

与此同时,哥哥利用身体优势,获得了享用食物的优先权。

可是,娇弱的小妹妹,只能在一旁挨饿。

藏狐爸爸很心疼自己的孩子,但是这种情况,他真的很无奈。

他所能做的,就是振作起来,为了孩子,他必须拼尽全力。

可是鼠兔对藏狐爸爸的行动越来越警觉,也察觉到了他的疲惫。

爸爸的努力,没有为他的孩子取来更多的食物。

这片草原正在一点一点的消耗掉他精力。

此时的弟弟妹妹因为好几天没有吃到食物,身体已经虚弱不堪了。

草原上的优胜劣汰,随时会拿走他们的生命。

雪上加霜的是,一批牛群和羊群的到来,让爸爸的捕猎更加困难。

幸运的是,藏狐的适应能力极好。

藏狐爸爸很快和这些新朋友打成一片。

于是,生存有了转机。

聪明的爸爸利用牛群和羊群作为捕猎时的掩护,大大提高了成功率。

这次,藏狐爸爸捕到了四只鼠兔,足够孩子们饱餐一顿了。

大草原潜伏着许多危险,但同时,也赐予这些生灵更多的机遇。

就像藏狐爸爸,利用这次迁徙的牛羊群,扭转了生存的局面。

接下来就是冬天了,藏狐爸爸储存好食物,期待来年春天的到来。

因为到了下一个春天,小藏狐们就可以自食其力了,那时,爸爸的压力就小多了。

不得不称赞的是:

藏狐幼崽的夭折率约是五分之一,但在藏狐爸爸的独自抚养下,这家的小藏狐都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未至之境》有这种神奇的魔力,他让我们更加深切的认识到,自己的生存状态其实和这些动物十分相似。

不论是从峦叠嶂的高山竹林,还是苍茫悠远的高原草甸。

这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始终上演着相似的悲苦冷暖。

我们都渴望在儿时,拥有大熊猫妈妈那样深沉的母爱;

在成长时,拥有藏酋猴那样的温暖家庭;

在社会上,拥有扁颅蝠爸爸那样敏锐的避险能力;

在独立后,又不得不担负起藏狐爸爸那样的家庭责任。

这些情感不是人类所独有。

而是大自然在孕育我们时所赋予的共同的基因。

这使得我们有理由,以平等的心态去善待这些动物,就如同善待我们自己一样。

同时,这也契合了生态文明建设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并且,影片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生态环境结合起来,隐秘王国将不再蒙上面纱。

它们以最熟悉的面目,被呈现在了我们面前。

让我们感受到,在漫长的历史中,人类一直在和这些精灵共同成长。

当然,影片外还有数之不尽的精灵,在延续着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

它们遵循着自然法则,也将在属于自己的领域里,继续着生命的奇迹。

最后,希望未至之境里的它们,未来能一切顺利。

---------------------------------------------------------------------------------------

电影铺子原创,

1
查看完整版本: 豆瓣94,刷爆B站,这种国产片太奢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