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论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大熊猫是国宝,其实在古代羊也是国宝
TUhjnbcbe - 2024/12/29 19:31:00

大熊猫憨态可掬,可谓是非常可爱,而且是我们国家的国宝!

那么大熊猫为什么会成为国宝,细细数来,原因有三,中国特有,数量稀少;生存了万的年活化石;国际友谊象征!

在我国,珍惜动物可谓是种类繁多,例如:金丝猴、扭角羚、白唇鹿、褐马鸡、黑颈鹤、扬子鳄、大鲵、中华鲟等多种闻名世界的特产珍稀动物。

这些动物都是非常珍贵的,但是我们今天要谈谈“羊”!羊在古代的地位堪比现在的大熊猫,也可以说是具有国宝级地位标识的!

对于中华民族的祖先来说,羊在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祭祀和日常生活都跟羊有密切关系,羊不仅代表着财富,更寓意着吉祥。

古人视羊为“德畜”,羊善群、好仁、死义、知礼。

羊善群,聚群而生。《诗经·小雅·无羊》:“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

羊好仁,有角而不好斗;羊死仪,被宰杀时视死如归;羊知礼,羊羔跪乳象征孝道。

汉朝董仲舒在《春秋繁露·执挚》记载:“有角而不任,设备而不用,类好仁者;执之不鸣,杀之不啼,类死义者;羔食于其母,必跪而受之,类知礼者。”

羊,在古代被看作吉祥的象征,以羊作器是汉代人祈福心理的反映,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孙诒让《闲诂》:“秦、汉金石多以羊为祥”

青瓷羊形烛台晋东晋

年江苏镇江出土

插置蜡烛器具长17厘米、高14.7厘米

青瓷羊呈昂首跪卧姿态,全身施晶莹的青色釉,在羊的头部和身上点缀着几处褐色的斑点。羊头顶部的圆孔用于插放蜡烛。

褐色点彩是两晋南朝时期出现的瓷器装饰技法,它是将褐彩涂绘在瓷器的胎体上,然后罩上青釉,再入窑高温一次烧成。点彩的面积不是很大,有的是在器物的口沿、肩和器盖盖面上加数点褐彩;有的是在器物的肩腹部用褐色点彩组成各种图案;还有的是在动物的重点部位点缀褐色斑点。这种不规则地加点褐色彩斑的装饰技法,打破了青釉单一的色调,使瓷器的色彩显得更加活泼。褐色点彩是我国釉下彩瓷的初期形式,在瓷器装饰技术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为后来的釉下彩瓷发展奠定了基础。

双羊青铜饰汉东汉车饰高7.7厘米

年河北省张家口市出土

东汉初年,匈奴族分裂为南、北两部分。北匈奴雄据漠北,坚持与汉朝为敌,后在东汉军队的强大攻势下远遁西逃,从此在中国古代史上消失。南匈奴则入居边郡,成为汉帝国境内的一个少数民族。这件铜饰,作双羊伫立状,羊首低俯,双目圆睁,长角盘曲,短尾上翘,显得活泼可爱,为南匈奴遗物。

三羊铜樽汉东汉年征集

高21厘米,口径23.6厘米

此樽为隆盖,盖顶中间有—环钮。外有3个卧羊形钮。器身如圆筒形,直壁,腹两侧有兽衔环耳。平底,下承3个立虎形足。与这件樽形制相近的有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建武廿一年乘舆樽,后者通体鎏金,配有圆形的承旋,承旋上刻有63字铭文,记述了制造年代、名称、尺寸及工匠姓名等内容。建武廿—年即公元45年,属东汉早期。樽亦通作尊,是汉代最主要的—种盛酒器。可分为盆形和桶形两类,馆藏这件三羊铜樽即是一件桶形樽。在汉代饮宴时,要先将酒从瓮或壶中倒在樽里,再用勺酌入耳杯饮用。年山西省右玉县大川村发现的桶形樽上有铭文:“中陵胡傅铜温酒樽重廿四斤河平三年造二。”孙机先生认为桶形樽的三蹄足极矮,其下难以燃火,不能用于加温,盛的应是冷的酝酒。

四羊青铜方尊商约公元前14~前11世纪

年湖南宁乡黄材出土盛酒器

上口最大径44.4厘米、高58.6厘米、重34.6千克

四羊青铜方尊,在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之中体型最大。造型雄奇,肩部、腹部与足部作为一体被巧妙地设计成四只卷角羊,各据一隅,在庄静中突出动感,匠心独运。整器花纹精丽,线条光洁刚劲。通体以细密云雷纹为地,颈部饰由夔龙纹组成的蕉叶纹与带状饕餮纹,肩上饰四条高浮雕式盘龙,羊前身饰长冠鸟纹,圈足饰夔龙纹。方尊边角及各面中心线,均置耸起的扉棱,既用以掩盖合范痕迹,又可改善器物边角的单调,增强了造型气势,浑然一体。此器采用了圆雕与浮雕相结合的装饰手法,将四羊与器身巧妙地结合为一体,使原本造型死板的器物,变得十分生动,将器用与动物造型有机地结合成一体,并擅于把握平面纹饰与立体雕塑之间的处理,达到了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出土器物的湖南洞庭湖周围地区在商代是三苗活动区,在此地发现造型与中原近似的铜尊,表明商文化影响已远及长江以南地区。

羊在很早就走入人类视野和生活,因而在早期的原始文化遗存中,羊的形象活灵活现,荦荦大观。

羊的各种形象随处可见,给世世代代的人们带来了莫大的审美享受。羊是安泰、祥和的象征。

古语有“三羊开泰”之说。考“三羊开泰”本应作“三阳开泰”,最早出自《易经》。从这一层意义上来说,羊在古代的确是国宝级别的象征!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熊猫是国宝,其实在古代羊也是国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