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夸张地说,没有东平湖,大运河就无法一画开天,贯穿南北;没有东平湖,大运河也不会在年4月28日,百来年首次全线通水。
东平湖,山东省第二大淡水湖,位于泰安市东平县境内西部,又称“小洞庭”。苏轼的弟弟苏辙曾夜过东平湖,被这里的景色深深沉醉,留下诗句:“更须月出波光净,卧听渔家荡桨歌”。
东平湖有不少曾用名,如蓼儿洼、大野泽、巨野泽、梁山泊与安山湖,直到清朝咸丰年间才正式定名为“东平湖”。“梁山泊”,正是被施耐庵《水浒传》中梁山好汉齐聚的八百里水泊唯一遗存水域。
如今的梁山好汉们,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这一方水域,东平县护鸟观鸟协会会长陈昌伦就是其中一员。
近日,封面新闻记者到访,得知我们来自四川成都,陈昌伦说:“哎呀,四川有大熊猫,咱们这有鸟中大熊猫——青头潜鸭!等东平湖青头潜鸭养护观测站建成以后,一定像研究熊猫一样,研究青头潜鸭的生态学、环境学。”
鸟中大熊猫——青头潜鸭摄影爱好者踏上护鸟路
东平湖西邻京杭大运河,东接大汶河,北通黄河,无论是作为漕运要枢,还是蓄水滞洪,作用举足轻重。
经过近几年的治理和开发,东平湖以及附近河道已经渐渐形成了天然的生态系统,河流、湿地绿意盎然,成为鸟儿栖息的天堂,也吸引了很多观鸟爱好者。
美丽的东平湖成为摄影爱好者的天堂陈昌伦退休前是公务员,退休之后,他开始琢磨能干点啥事儿。朋友介绍他上了泰安市老年大学学摄影。提到这一茬,陈昌伦很得意:“我学得很快,悟性很高。有人上了两年半也没学出个名堂,我上8节课就成了好学生。”
学会摄影后,陈昌伦开着车跑遍中国。南到海南,北到内蒙古,都留下了他的足迹。真正从事护鸟工作是从东平湖观鸟开始。“我在拍鸟的过程中发现有些人坐船拍鸟,不顾船下的水草里有鸟蛋鸟巢,开着船来回穿梭。”
年冬天,陈昌伦拍到了一只起飞的赤膀鸭,脚上竟带着铁夹子。这一次,他急了:“可不得了啊,要向全社会呼吁,呼吁全民保护鸟类!”在陈昌伦和一群志同道合老伙伴的奔走呼号下,年3月30日,东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同意并批准成立“东平县护鸟观鸟协会”。
“说实话,由于我们的积极活动,也推动了相关部门对这个问题的高度重视,所反映的问题,他们都大力支持。”
陈昌伦在东平湖观鸟留住濒危的“鸟中大熊猫”
年第一次拍到青头潜鸭,陈昌伦并不认识眼前这种鸟是何方神圣:“以前没有见过,一来它是青头红翅,二来它飞起来的时候会发光。”陈昌伦心里特别激动,马上把照片发给专家。
经专家鉴定,照片里的小家伙是青头潜鸭。
青头潜鸭因数量稀少,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极危”物种,年被国家林草局和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全球不到只,因此被称为“鸟中大熊猫”。
根据陈昌伦的跟踪观测记录,年冬,青头潜鸭在东平湖达到多只;年,达到了多只,且冬季过后留守多只在东平湖繁殖。此后,青头潜鸭的数量在逐年增加。“它属于冬季候鸟,每年来一趟,从去年开始有的就没走,在这安家落户、结婚生子了。我们发现了18对,多只小崽儿。”
年1月,陈昌伦拍下了一张照片,橙红色的夕阳之下,密密麻麻地飞来了上千只青头潜鸭。陈昌伦和老伙计们反反复复地数,数到最后,发现照片里有只青头潜鸭。经专家确认,这是目前国内记录到的最大单一种群。
东平湖成为鸟儿栖息的天堂“青头潜鸭对水质和周边生态环境要求非常苛刻,它是飞得最高的鸭子,比一般的鸟敏感,知道哪儿的生态好、哪儿的生态不好。到冬天觅食的时候,本地的白鹭、黑水鸡都跟着它混。这几年环境好了,东平湖的水质、管理都好了,飞来的候鸟越来越多。”陈昌伦开车带记者行驶在东平湖沿线,车窗外,湖面波光粼粼,芦苇与草丛在风中摇曳,用肉眼都可以看到一些栖息的鸟儿。
青头潜鸭、红头潜鸭以及白骨顶、黑水鸡在东平湖和谐相处陈昌伦如数家珍,滔滔不绝。
这一切都源于东平湖生态的改变。据东平县林业保护发展中心副主任王宜民介绍,近几年,东平县启动东平湖西岸金山片区生态绿化修复工程,共修复山体面积亩,栽植各类苗木45万余株。
未来或将实现青头潜鸭人工繁殖
一个一人多高的迷彩色大罩子,外面再伪装一些杂草,就是一个人造移动隐蔽观测棚,也是陈昌伦观鸟护鸟的重要装备。
陈昌伦观鸟设备齐全经常太阳还没出来,陈昌伦和老伙计们就要带着长枪短炮到选好的地点“潜伏”下来,观测青头潜鸭的活动轨迹,有时候一弄就到了晚上。“冬天零下十二三摄氏度,按快门的时候手都发麻。”说到这些时,陈昌伦一直乐呵呵的。为了寻找最佳观测位置,他在东平湖边爬上爬下,动作麻利敏捷,一点不像70岁的人。
年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由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建立的青头潜鸭养护观测站正式成立,为了更好地观测青头潜鸭,观测站在一些水域安装了红外线照相机,对鸟类进行24小时观测。只要有鸟,他们就可以拍摄3张图片,同时启动录像设备,加上单筒望远镜、长焦相机等,青头潜鸭的日常生活状况可谓一览无余。有一次,观测人员发现地上有黄鼠狼粪便,刨开一看,发现粪便中有毛、骨头,“这说明它吃了青头潜鸭的幼鸟了,看来黄鼠狼是青头潜鸭的天敌。”
去年夏天的一个夜晚,陈昌伦接到水文观测站的电话,得知东平湖的水涨了三十多公分。当时已经是晚上10点多,他顾不上交加的风雨,雇了七八个人,租了几条船去摘取红外线相机。回忆起那惊险一幕,他想着的还是青头潜鸭:“如果当天晚上不抢下来,这二十多台红外相机就泡水了,之前的观测也就前功尽弃了。”
陈昌伦很直白地说:“只有我们这些真正爱好的人、有奉献精神的人才能做上这项工作,如果抱着是来上班的心情,肯定一事无成。”
目前,观测站联合曲阜师范大学成立了青头潜鸭研究中心,“只有掌握了科学数据,才有保护它的科学依据,我们一定要像研究大熊猫那样研究青头潜鸭,未来让青头潜鸭实现人工繁殖。”(闫雯雯)
(大运河新闻)来源:封面新闻
----------------------
制作曹宇
编校延晨徐蓉
一审桂艳张莉
二审义富肖东
三审晖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