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论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巡护行动接近尾声曾与熊
TUhjnbcbe - 2025/1/23 19:36:00

大熊猫国家公园自年10月正式设立以来,多地区相关单位的工作人员一直在积极探索,全力投入到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建设中。

今年3月至4月,在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市4个重点区域开展的成都市“国宝”大熊猫国家公园资源保护联合执法专项行动,就是大熊猫国家公园探索与建设的举措之一。在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管理分局的动员下,4个分站的工作人员联合当地公安局等部门,分别开展了启动仪式、科普宣教、市场列行检查、森林巡护等活动。

4月初,各个分站点的联合执法专项行动接近尾声。多个分站点的巡护人员在巡护路线上发现了大熊猫的踪迹,捡拾到熊猫粪便,收获了大熊猫及其它保护动物的活动影像。与公安局等多部门合作,探索联合行动的保护方式,增强大熊猫保护力度。开展科教宣传活动,让广大群众参与到保护熊猫的行动中来。

跋山涉水,寻觅熊猫踪迹

3月,大熊猫出没的高海拔山区冰雪未融。巡护队员们在狭窄陡峭的山路上跋涉,陷入松软的冰雪、在泥泞的陡坡上摔倒是常事。有巡护队员割破了手,磨破了皮,脚上起了泡,但没有停下前进的步伐。他们在大熊猫国家公园里安装红外线摄像机,为原有的相机更换SD卡,取出珍贵的影像;拆下森林中多年前遗留的铁丝网“陷阱”、捕兽夹;采集大熊猫粪便,记录大熊猫活动的痕迹。

↑巡护员更换红外线摄像机。

3月9日,大熊猫国家公园大邑片区的巡护员在长约5.1公里的巡护路线上,看到了11处大熊猫粪便,1处大熊猫抓痕,1串大熊猫留下的新鲜脚印。其中一处粪堆在茂密的竹丛里,直径足有一米左右。巡护员推测,这很可能是同一只大熊猫在此地长时间玩耍留下的。

↑大熊猫粪便。

“这些痕迹,表明该区域大熊猫活动非常频繁。”巡山近30年的巡护员庞明建说。令队员们兴奋的是,根据红外线摄像机记录的影像,当天,一只大熊猫恰好从巡护路线上经过。半小时后,巡护队员们抵达摄像机拍到大熊猫的地方,前后仅相差半小时,与这只大熊猫“擦肩而过”。

↑3月9日,一只大熊猫出现在核心区摄像机的画面中。半小时后,巡护员到达。

3月18日,巡护员在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片区的一座山头上巡护时,惊喜地发现了新鲜的熊猫粪便。他们把这些粪便仔细地收集起来,下山后,送往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位于青城山的基地进行检测。他们对检测结果充满期待。

年,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管护总站整理红外相机,发现一只大熊猫颈部毛发有压痕,初步判断为曾经佩戴GPS项圈留下的痕迹。根据放归记录和其他证据,专家初步判断,这只大熊猫很可能为年放归的圈养大熊猫“琴心”。若此次从粪便中提取的DNA比对成功,则可以正式确认,当时的红外线影像为“琴心”首次“入镜”。

↑巡护人员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崇州片区开展巡护工作。

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的另外两个重点区域——崇州与彭州,也分别于3月16日、3月24日举办联合执法专项行动启动仪式,并进入国家公园区域内开展巡护工作,联合执法行动期间,巡护人员重点排查了大熊猫等野生动物的主要分布地、栖息繁殖地、集中活动区域以及乱捕滥猎野生动物违法行为易发区域。

执法人员结合各基层管护站制定的日常巡护线路和本次行动重点区域,有针对性地扩大巡护范围,增加巡护频次,严防乱捕滥猎和损毁野生动物栖息地等违法活动的发生。同时,对园区内森林火灾易发区域进行隐患排查整治,包括林区输配电设施风险隐患排查、林下可燃物清理、查处违规用火行为等。

科教宣传,全民齐心守护国宝

国家公园提倡共治共建共享的理念,释放生态红利,探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工作人员们走出山林,来到村民百姓身边,发放宣传单,科普保护生态环境的知识;成立社区巡护队,让当地居民参与国家公园的建设与保护工作;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科普教育馆,生动、直观地呈现国家公园的自然之美。

↑大熊猫国家公园联合执法专项行动工作人员在彭州检查当地市场是否存在违法售卖野生动物产品的情况。

3月15日,大熊猫国家公园崇州管护总站、崇州市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文井江镇大熊猫国家公园崇州片区周边社区生态巡护员组成联合执法行动组,对相关违法行为进行执法巡查。行动组成员走进位于管护站周边的多家餐馆,请餐馆老板打开冰柜、储藏室,查看其中是否有野生动物制品。检查结束后,巡查人员向餐馆老板及周边居民赠送大熊猫国家公园传单及宣传手册,倡导保护生态人人有责的理念。

↑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管理站工作人员向群众科普环保知识。

3月16日,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管护总站全体人员在虹口场镇集中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和森林防火等系列宣传活动。工作人员向群众和游客发放宣传资料,并从不同角度宣传了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意义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呼吁广大群众自觉保护野生动植物,不买卖野生动植物,不猎捕和食用野生动物。同时,结合近年来的火灾案例,宣传野外预防火灾和自救安全知识,进一步提高群众和游客的森林防火意识。位于大熊猫国家公园龙溪-虹口区域附近的自然科普教育馆常年对外开放。展馆中展出生活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区域内的野生动物标本及模型,配以生动的解说,展现自然宝库的壮美。

大熊猫国家公园的设立,要求工作人员走出大山,通过新的工作方法,让更广大的群众参与到保护大熊猫的行动中来。大邑、崇州、彭州、都江堰管理站,都将社区工作作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的重点之一。管理站在社区中招募志愿者,成立社区巡护队,邀请当地居民参与巡逻和宣传活动,让环保意识更加深入人心。

联合专项行动近尾声,国家公园建设在路上

4月初,“国宝”大熊猫国家公园资源保护联合执法专项行动接近尾声,但守护生态环境,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的行动并未停止。大熊猫国家公园各分站点的工作人员表示,今后将继续开展日常巡查、宣传活动,联合森林公安等执法部门严厉打击破坏大熊猫国家公园自然资源违法违规行为,有效维护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推动大熊猫国家公园的管理体系日臻完善。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点改革任务,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

国家公园,是指由国家批准设立并主导管理,边界清晰,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大面积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陆地或海洋区域。同时提供与其环境和文化相容的精神的、科学的、教育的、休闲的和游憩的机会。目前,全世界已有多个国家实行国家公园制度。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数据,年全世界满足其标准的国家公园一共有家。

大熊猫国家公园位于中国西部地区,由四川省岷山片区、四川省邛崃山-大相岭片区、陕西省秦岭片区、甘肃省白水江片区组成,总面积约为2.2万平方千米。

据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管理分局法规部工作人员介绍,国家公园与保护区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形成了边发展边建设的理念。将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结合起来,调动当地原住民积极参与到保护工作中来。此外,国家公园扩大了保护的范围,将原本独立的保护区连接起来,有利于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更利于物种繁衍。

红星新闻记者潘俊文实习记者王语琤

编辑张寻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巡护行动接近尾声曾与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