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论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一年被妈妈说上万个笨,孩子内心烦恼有
TUhjnbcbe - 2025/1/24 22:03:00
来到了四川,孩子一直对大熊猫心心念念,确实,到了四川不去看看熊猫,岂不是白来一趟?尤其是对孩子来说,这基本是他这一次四川之行最大的目的了。于是,正月十四,我们和小姑一起带着孩子们去成都的熊猫基地。一小姑家有一个十岁的孩子,叫杰杰,正在上小学三年级。去年的期末考试,考砸了,这让小姑特别生气。所以,就算今天去玩,杰杰也是一大早就起床完成小姑布置的额外作业。在我看来,杰杰已经属于比较听话的孩子了。虽然有点内向,但真的很听妈妈的话。可以看出,他比较害怕妈妈,尤其害怕妈妈生气;他也很在乎妈妈的感受,甚至在参观途中都是他在照顾小姑。但是,在参观的过程中,小姑却总是一个“笨”接一个“笨”地形容杰杰,“连熊猫吃什么都不知道,你也太笨了吧?”(说真的,如果不是看了纪录片,我也不知道熊猫除了竹子,还能吃什么。)“你上课都干啥了?熊猫是我们的国宝,你不知道吗?真笨!”(其实,杰杰知道答案,只是回答的时候声音小了点,而周围的人太多了,嘈杂声太大。)“你真笨啊,这点小事都做不好!”……如此等等,最后我看不下去了。我劝小姑别这样说杰杰,杰杰已经表现很不错了,他其实一点也不笨。小姑理直气壮地说:“这孩子,不骂不行啊!我这是在用打击来鼓励他。”我本人对这样的打击教育非常不赞同,甚至可以说,我是鼓励教育的支持者。我觉得,想让孩子变得更加优秀,鼓励的效果应该比打击的效果更好。因为,我本人就是“打击教育”的受害者。我的父亲也喜欢用这种暴力的打击方式来鼓励我,当然,在他眼里这是一种鼓励的方法。所以,我从小就在他的贬低中度过的,尤其是我的成绩比同村的其他同龄孩子差的时候。对于这种贬低,我至今觉得心有余悸。长大后,我曾开玩笑地对父亲说起那段岁月,父亲却轻描淡写的说:我是为你好啊!你看,你这不考上大学了。只有我知道,我的内心承受了怎么样的伤害。如果没有那些贬低,我或许会更加轻松地考上大学,甚至考得会更好,因为这些贬低曾一度让我怀疑自己地能力,一度让我差点放弃了自己。二我记得网上曾有一个问题,这样说:“那些从小被父母贬低的孩子最后都怎么样了?”很多网友都留言回答了。有网友说:“我爸一直说我小脑不发达,到现在我深深相信我的小脑不发达,自己是个残废人。”有网友说:“我是女孩子,我爸爸重男轻女,从小在我爸的打击中成长,经常说我傻,是那种洗脑般张嘴闭嘴就是我智商低,导致我真的怀疑自己智商有问题。最后辍学我爸高兴得不得了,让我打工寄钱给他。现在我自己创业,我爸还是继续打击,说我不是做生意这块料,还好赚钱了,不然又被说死。真的,有时候觉得不想活了,就是还牵挂我弟,从小没我妈了,我不能再丢下他。”有网友说:“从来没有得到过认同,鼓励,永远都是挖苦讽刺,咬牙切齿得诅咒。不懂父母那一辈,为什么非得那么说话,好好说话会怎样?真得自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就是个垃圾,深刻在骨子里,敏感得不行。”有网友说:“我也是从小到大被打击,从我父母到亲戚,直到现在我生娃了,我爸还会讽刺我。不是开玩笑,是很认真得那种讽刺,从没说过一句鼓励我的话,从来不知道耐心是什么。小时候能因为我一道数学题不会把我飞踹很远。……”看着这些留言,觉得听扎心的。其实,我也曾因为一道数学题不会解而被爸爸踹飞过。可以看出,童年时代父母的贬低,对成年后的我们来说,影响是多么深远。三几米说,小孩子宁愿被仙人掌刺伤,也不愿听见大人对他的冷嘲热讽。哪怕父母是出于一种好心和好意,哪怕父母说出这样地话是那样地随意和自然。但是,伤害就在那里,从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减少。第一,时常受到父母贬低的孩子,会不自信。真的,这种不自信会深入骨髓,以至于成年后需要花费很大地力气来与这种不自信对抗。我记得,小学的时候父亲知道的比我多(父亲属于高小毕业),当有问题的时候,我总是问他。因为母亲没有上过学,连字都不认识几个。每每我问父亲问题的时候,父亲都总是要嘲讽我几句,然后在告诉我答案。所以我总是不到不得已不会问他。好多时候,父亲给我讲完题,我都是哭着的。小学的时候,我的成绩并不突出,一直属于中游阶段,所以也很自卑。但我的这种学习上的不自信又影响了我学习的效果,从而更加被父亲贬低,以至于有一段时间,我非常厌恶去上学。直到上了初中,尤其是初二之后,我才从父亲的贬低中摆脱出来,因为他不能辅导我了,甚至遇到问题还会咨询我。这种感觉让我太爽了,并再一次找到了价值感,我的学习成绩也直线上升。直到现在,我每每想起这些往事,依然觉得很庆幸,庆幸父亲不管怎么骂我,却并没有让我失学,而是让我上了初中,并在初中找回了学习的自信心。第二,时常受到父母贬低的孩子,容易认同父母的观点。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曾这样说:“小孩是不会区分事实和笑话的,他们会相信父母说的关于自己的任何话,并把这变成自己的观念。”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儿童心理学家一再告诫父母,千万别给孩子贴标签的原因。因为,父母无意的一些语言,可能让孩子就朝着那个方向前进。尤其是长期的,频繁的对孩子强化这种贬低的评价,会对孩子形成一种固化认知,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的一生。我的邻居,就是这样一个老太太,总觉得自己孙子做什么都不行。我家孩子和他家孩子就相差两个月,在一个幼儿园上学,现在已经是大班的孩子了。这位奶奶依然每天中午去接孙子回家吃饭睡觉,因为她觉得她的孙子不可能自己在幼儿园吃饭睡觉的。这个奶奶并不是有意贬低她的孙子,她可能是真的觉得孩子不行。她不仅仅说的一句话就是“佑佑不行!”结果,正如她所说的那样,她的孙子确实什么都不行。当别的五岁的孩子自己吃饭穿衣上厕所的时候,他还只会叫奶奶帮忙。第三,时常受到父母贬低的孩子,容易失去尝试的勇气。就像网友回答的那样,那些经常受到父母贬低的孩子,很容易就失去尝试的勇气。因为这些贬低来自于自己最亲近的人,自己最信任的人。这些贬低,就如同坚硬的铁棒,一锤锤都打在心上。网友神猫罗尼休曾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有天老妈问我为什么现在不愿意开口唱歌了,我给她讲了初中发生的一件事。那次是和亲戚们一起去KTV,我点了个练了很久的歌,而且当时唱得确实不错。然而我唱完时,我妈做了一个很离奇得举动,她脸上挂着恶作剧得笑容,响亮地高声说:“唱得真难听。”当时我就愣住了,所有人都用很微妙得眼神看看她又看看我,有人露出了幸灾乐祸得表情,之后我便再没开口。后来我每次难得唱歌,她都会说“你退步得太厉害了”,“声音就像小孩子一样又尖又细”这样的话,而且一定要让我听见。听我这样说,老妈立刻回答:“我没做过那种事,绝对没有。”我说:“难不成我故意瞎编哄你?”我妈说:“那我当时也不过是开个玩笑,你何必当真。”我说:“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让我下不来台,你不觉得这样的玩笑有点恶劣吗?每次唱歌都要打击我,难道我现在总觉得自己唱不好很奇怪吗?”我妈便不高兴:“你怎么那么玻璃心,难道还想让我道歉吗?你的小心脏这么脆弱,怎么跟人交往,怎么在社会上生存,别人说点什么你就要崩溃吗?”我只回了她一句:“你是我妈,不是别人。”随后她就再饭桌上不停感慨我玻璃心……这是中国亲子关系中很常见的一个模式。这是一个典型地被父母贬低而放弃尝试的例子。故事中的主人公从此就失去了唱歌的兴趣,也不愿意再尝试了。生活中因为被父母贬低而选择再也不尝试的例子,实在太多了。四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个新闻,说有一个小姑娘写作文,吐糟妈妈一年要对她说上万个“笨”。小姑娘列举了她妈妈对她说“笨”的几个常见句式:“笨!看看几个条件!”“笨!这是完型填空!”“笨!注意四指,五指!”……小姑娘总结说,按照每天妈妈说“笨”30个计算的话,一个月就是个,一年她至少被妈妈说了上万个“笨”。虽然小姑娘用一种诙谐幽默的语言来描述这件事情,虽然从字里行间中我们依然可以感觉到小姑娘的乐观和开朗,但是,有哪个小孩愿意被自己的父母说“笨”呢?不过,最让人耐人寻味的是,小姑娘的妈妈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却这样说,她的本意是为了激励孩子能够更加出色地完成任务,而不是为了打击孩子。不管这位妈妈说的是不是真的,一个一年能说一万个“笨”的人,这个字肯定已经成为她的口头禅,随时随地都能脱口而出了。为什么中国的父母更容易贬低自己的孩子呢?有文章专门分析了这个问题,认为有下面这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他们贬低不了别人,就贬低自己的孩子;第二,他们太过于完美了;第三,他们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问题;第四,他们受自己父母教育的影响;第五,孩子没有达到他们的预期;第六,他们自己没有安全感;最后,他们自己不会教育孩子,又缺乏思考的能力,所以跟着大家一起贬低孩子。我把它们罗列在上面,是因为我觉得作者总结得很全面。当我把这些原因和我自己的父母一一对应后,我发现他们真的占据了其中的五条。五心理学家李雪:“轮回有巨大的推动力,自己童年灰暗的父母。会把心理创伤传递给孩子。无论我们再意识上多么希望孩子不再受苦,潜意识却总再制造相同的陷阱。”作为被贬低教育伤害过的妈妈,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但是,想要走出这样的怪圈,谈何容易。当我特别生气的时候,当我控制不住自己的时候,有些话就不受控制说出来了。中国父母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爱孩子的父母了,他们为孩子付出的一切远远超过他们自己所拥有的。当养育孩子并不是仅仅给他们一条生命,让他们健康平安地长大,还应该是让他们心理健康地长大。想要达到这个目标,就需要家长们不断地修炼自己。我也正在这个途中,虽然做的不够好,但也有一些心得。首先,控制好自己的脾气。既然我们已经意识到了不能贬低孩子,那么当孩子不能达到我们的理想的时候,多一些耐心,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情绪失控,少一些贬低。其次,如果偶尔说了,也别太自责。养育孩子原本就是一件辛苦的事情,所以如果家长控制不了自己说了贬低孩子的话,也不用太自责,一次两次对孩子也造不成太严重的伤害。第三,记得和孩子道歉。当心平气和的时候,一定要和孩子道歉,告诉孩子你的真实感受,并将自己之前的话重新解释一番,让孩子不留下心理阴影。最后,用鼓励代替贬低。不管孩子做了什么,或者不能做什么,都要成为那个善于发现孩子优点的父母。当然,鼓励不是空虚的表扬,说孩子“聪明”或者“勤奋”,而是用实实在在的事件中,鼓励孩子。希望所有的家长,都能在育儿路上越走越开阔,最终迎来一个和谐的亲子关系!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年被妈妈说上万个笨,孩子内心烦恼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