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作为世界上最萌的动物之一,深受人类的喜爱。它圆滚滚的身材,肉乎乎的大脸,元宝似的耳朵,傻白甜的眼神和走起路来慢悠悠的内八步伐,令人忍俊不禁。熊猫生来就是这样吗?这样肥嘟嘟、慢吞吞的可爱生物,是怎么生存到现在的?
大熊猫的进化史
大熊猫有活化石之称,至今在地球上已经生存了多万年。其祖先始熊猫生活在中国云南禄丰等地热带森林的边缘,以肉食为主,形似一只肥胖的狐狸。
随着时间推移,始熊猫逐渐演化出一个旁支——葛氏郊熊猫,分布在匈牙利、法国等地,在中新世末灭绝。
距今万年前,始熊猫的主支在中国的中部、南部逐渐演化为大熊猫类,出现了小种大熊猫,它的体型只有现在大熊猫的一半,像一只胖乎乎的狗。根据小种大熊猫的化石牙齿推测,它当时已进化成杂食兽,开始食用竹子。
又经历了约万年,小种大熊猫开始向亚热带潮湿森林迁移,迁居至我的云南、广西、四川等地。
万年前,随着大熊猫对亚热带竹林生活的适应,它的体型也日益膨胀。当时和大熊猫生活在一起的动物还有大河狸、转角羚羊、剑齿象、猩猩、巨獏等,它们被统称为剑齿象动物群。
距今50~70万年的更新世中晚期,是大熊猫家族的鼎盛时期,包括武陵山亚种和巴氏亚种。其中,武陵山亚种的体型已经非常接近现代大熊猫的体型。
30万年前,在秦岭山脉分化出了黑中带褐、白中带黄的秦岭大熊猫。
在距今约1万8千年前的第四纪冰期之后,大熊猫所在地的自然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秦岭及其以南山脉出现大面积冰川,大熊猫族群的数量迅速减少,北部的熊猫基本灭绝。
在这段时期,为了适应寒冷的气候和白雪皑皑的环境,熊猫的体色逐渐进化为我们现在看到的黑白相间的颜色。一方面,黑白配色可以帮助巧妙地它们隐藏在雪地和石块中;一方面,头部的黑色也可以帮助他们辨识同类,同时向敌人展现自己的凶猛气势。
1万年前,人类的出现迫使大熊猫向深山迁移。山林中的动物不足以支撑它庞大身材的能量需求。于是在演化过程中,大熊猫逐渐改变食性,最终丢失了一种叫做TR4的基因,尝不出肉的鲜美,从食肉变成食竹。更悲剧的是,大熊猫的消化系统只能吸收竹子里20%-30%的养分,所以每天平均14个小时都要进食,睡觉、吃饭不得不成为它生活的全部,慢慢养成了肥圆的体型。
大熊猫的艺名变迁
人们对熊猫的好奇从各种谣传的熊猫姓名中可见一斑,很多远古传说中的神兽都被误认作大熊猫,让人哭笑不得。
在年前的夏朝,传说黄帝驯养虎、豹子、貔貅等威猛动物在军前冲锋陷阵,在阪泉之战战胜了炎帝,其中的貔貅被人们误传为大熊猫。
《山海经》里有一种很像熊、毛色黑、性食铜铁的动物,称作食铁兽,也被人们误认作大熊猫。
在0年前的汉朝,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中记录了汉武帝在上林苑放养了许多野兽以供狩猎,许多人也把其中的貘认作了大熊猫。
近代以来,大熊猫的名字也是几经更迭。其实大熊猫的学名是猫熊,只是因为解放后人们还不习惯从左往右阅读,所以习惯读成“熊猫”。后来这个称呼广为流传,建国以后,我们国家也就正式称其为熊猫了,大熊猫终于拥有了一个确定的姓名。
大熊猫的职业生涯
唐朝时期,熊猫就已经作为国宝,担任建立友好邦交的外交大使。据《旧唐书》记载,公元年,倭国遣唐使来大唐上述请求更改国名,当时武则天就向日本赠送了两只熊猫,与遣唐使一同返回。
~,我国开启熊猫外交,熊猫作为外交大使先后作为国礼被赠予美国、日本、法国等多国。
年,同年移居伦敦动物园的大熊猫Chi-Chi的形象成为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标志。
年后,随着生态环境恶化,大熊猫数量急剧下降,我国停止赠送大熊猫。年,改革开放后经济飞速发展,熊猫上任商务参赞,开始以合作繁育为目的的租借。租借周期一般为10-15年,接收国需向中国支付0万美元,平均下来每只熊猫每年的租金为50万美元。
后记
截至年,全球圈养大熊猫已达到只,相关专家更多地着眼于熊猫的遗传管理工作,以提升大熊猫种群的长期存活能力,为实现其野外放归做出努力。
大熊猫从远古猛兽进化到现在憨态可掬的萌样,获得一身荣宠,是战胜了数百年生存挑战的结果。我们在喜爱它的同时,也要对自然保持尊重和敬畏,珍惜地球环境以及与我们共存的其他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