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论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漾濞槭从无人知晓到植物界的大熊猫
TUhjnbcbe - 2025/2/11 17:04:00
北京治好白癜风要多少钱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xcxbdf/

漾濞槭Aceryangbiense是无患子科Sapindaceae槭属Acer植物。本属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为乔木或灌木,其树形优美,大部分种类的叶片呈掌状分裂,春秋灿若火焰,夏季绿叶团团,是公园、庭院和行道树中常见的观赏植物。据《FloraofChina》统计,全球槭属植物有种,中国有99种,其中大部分物种在年以前就已经为人所知,年以来中国发表的槭属新种有14个,只有3个保留至今,其余均被处理为异名。漾濞槭就是被分类学家接受的槭属新种之一。

▲漾濞槭雌花

一、从无人知晓到极度濒危物种

年,陈又生博士从一堆贡山槭标本中发现了几份不同寻常的标本,通过去标本采集地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彝族自治县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苍山西坡马鹿塘村民小组调查后,他认定这是一个新物种并将其发表在国际期刊《Novon》上,给它取名为漾濞槭。顾名思义,它最初发现于漾濞县。植物界只有两种植物是以漾濞县得名的,除漾濞槭之外,另一个是漾濞楼梯草Elatostemayangbiense。

▲漾濞槭较显著的特征:叶背有绒毛

陈又生在马鹿塘周边进行了大量调查,最终只发现4株漾濞槭大树,不见小苗。如果一个物种仅剩4株,灭绝几乎就在眼前,虽然后来又在这4株附近找到了1株新的漾濞槭,可是这只不过是杯水车薪。因此,漾濞槭的IUCN红色名录等级被评为“极度濒危”(CR)。陈又生同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BGCI)、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漾濞县苍山分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合作开始了对漾濞槭的保护和研究工作。5株野生漾濞槭被精心保护,每一株都挂上了挂牌,并对当地村民进行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自此,漾濞槭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

▲叶正面形似贡山槭

年,受陈又生博士委托,马鹿塘村民张国树对漾濞槭进行了人工辅助授粉,并采集了翅果寄送给了昆明植物园。然而漾濞槭的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幼苗栽培需要怎样的基质?这些都是急需突破的关键技术。昆明植物园通过控制实验摸索出了漾濞槭人工繁育的最佳条件,并申请了专利,年专利获得了授权。

▲漾濞槭翅果

二、首批资助保护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之一

漾濞槭称得上是云南省乃至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元老”之一。年,云南省率先提出了“极小种群物种”概念。年,云南省发布首批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名录,包含了62种亟待拯救保护的植物,漾濞槭是其中之一。年,国家发布了第一批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名录,说明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这一概念被国家接受,并传播到各省市。年,自然科学基金委-云南省联合基金资助了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基础研究领域第一个国家基金重点项目“极小种群野生植物高风险灭绝机制及保护有效性研究”,用于研究和保护漾濞槭、华盖木等典型极小种群野生植物。

▲漾濞槭雄花

从此,漾濞槭开始了综合性研究和保护的历程。昆明植物园发明了人工繁育技术,用张国树寄来的那批种子成功繁育出株漾濞槭幼苗。这批幼苗中,一部分回归到原生境马鹿塘;一部分在漾濞县广场、机关建筑等附近栽种,向当地市民宣传漾濞槭及其保护工作;一部分移栽于大理州云龙县漕涧林场进行近地保护;一部分栽培于昆明植物园观叶观果园中,供游客观赏,同时起到迁地保护和科普的作用;其余幼苗保存在昆明植物园苗圃以待后续使用。昆明植物园极小种群专类园建立后,漾濞槭成为第一批在此专类园安家建群的植物物种之一。

▲漕涧林场“云南滇西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近地和迁地保护试验示范研究基地”

研究人员对回归原生境的漾濞槭、近地保护于漕涧林场的漾濞槭以及迁地保护于昆明植物园的漾濞槭进行了长期监测,甚至在马鹿塘安装了小型气象站,用于监测野生种群和回归种群的微气候。年的幼苗成活率监测统计结果显示,在几乎没有人工管理的情况下,回归种群的幼苗存活率为26%左右,近地保护的幼苗成活率为6%左右。至年,这批漾濞槭幼苗已经能够顺利开花,说明回归、近地保护、迁地保护均取得了初步成功。

▲漕涧林场幼苗监测

年,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综合保护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对昆明植物园保存的漾濞槭和野生漾濞槭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亲本分析研究,惊讶地发现,这些幼苗有部分遗传变异来源于一个未知亲本,这说明野外可能还有更多漾濞槭!果不其然,一次野外科考中,团队在太平乡的老和尚山偶然发现了漾濞槭的新种群,老和尚山隔县城与苍山遥遥相望。

▲太平乡的老和尚山新发现种群

第二年开春,团队在漾濞县各乡镇扩大范围进行搜索,通过走访当地村民,对所有可能出现漾濞槭的地方进行了踏查,最终找到了株个体,位于12个分布点。其中,除马鹿塘的5株,全部为年找到的新个体,株位于老和尚山,但此山并非保护区,面临较严重的人为干扰。因此,新个体的发现没有让团队松一口气,反而他们对其开展研究和保护的心态更加急迫。年秋天,团队采集了新分布点的种子,交由昆明植物园进行人工繁育。第二年春天,5万株幼苗如期破土而出,成为漾濞槭保护的新起点。这些幼苗中,株回归到新发现的太平乡钓鱼岛种群附近;株近地保护于漕涧林场“云南滇西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近地和迁地保护试验示范研究基地”;株迁地保护于红河州蒙自芷村林场;株在阿拉善SEE基金会和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合作下,于丽江市鲁甸乡一处冲沟建立了重建种群,不仅作为漾濞槭的迁地保护种群之一,也是对当地生态的修复。漾濞县林草局也积极同团队合作,对新发现的6个较大的漾濞槭种群建立了保护小区,进行了挂牌保护,并在种群的入口处安装了宣传牌。

▲新村保护小区

值得一提的是,年,团队同漾濞县当地非政府组织——苍山西坡野生茶花、杜鹃花保护协会合作,为其提供株幼苗,由漾濞槭原生种群附近社区的志愿者自发领取,栽植于房前屋后、农田水沟边。志愿者们为这些幼苗精心挑选了合适的栽植地点。经回访发现,这批漾濞槭幼苗生长良好,这不仅说明了漾濞县当地社区对以“漾濞”为名的漾濞槭有非常高的保护热情,也说明了群众路线在何时何地都有其意义。

▲太平乡回归点

年,团队根据泸水县林草局提供的信息,在云龙和泸水交界处找到了株漾濞槭,这是首次在漾濞县以外发现漾濞槭。这个新种群主要位于漕涧林场凤凰山林区,目前漕涧林场已经对其进行了持续

1
查看完整版本: 漾濞槭从无人知晓到植物界的大熊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