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论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COP15大熊猫保护的雅安故事今日
TUhjnbcbe - 2025/2/17 18:55:00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正规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sfxbdf/

昨天刚刚发布的《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显示,40年间,中国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从只增加到了现在的只,大熊猫受威胁程度等级已经从“濒危”降为“易危”。“降级”的背后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年7月13日,四川成都摄影爱好者崔建国在雅安市宝兴县采风时,偶遇一只坐在树上玩耍的野生大熊猫。崔建国当即用手机记录下了这只憨态可掬大熊猫玩耍的场景。经过媒体传播后,这只大熊猫引起了民众极大的兴趣。

在“熊猫故乡”雅安市,发现野生大熊猫并不是新鲜事,这里不仅是全世界首只大熊猫的发现地和命名地,还是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和国家大熊猫公园的核心区,雅安八个县(区),都有野生大熊猫分布。

法国传教士的惊世发现

约40亿年前,地球上开始出现生命,先后存在过约5亿物种,至今尚存的约有近万种。很多物种在漫长的岁月中被大自然淘汰,如恐龙、剑齿象、剑齿虎等,唯有大熊猫还保持着原始的外貌特征、生理习性,成为地球物种的活化石。

▲保存完好的宝兴县穆坪邓池沟天主教堂。

年2月28日,经过艰难的旅行,法国传教士阿尔芒·戴维(PereArmandDavid)来到宝兴县穆坪邓池沟天主教堂。

从小就着迷于昆虫和植物分类的他,在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亨利·米勒·爱德华兹等人的推荐下,接下了到中国传教并进行科学研究的任务。年,36岁的阿尔芒·戴维从马赛港出发,踏上了到中国寻找动植物标本的历程。

阿尔芒·戴维在中国工作的12年时间里,有过三次“旅行考察”,第一次是到华北和内蒙古地区,第二次目的地便是宝兴(当时叫穆坪)。

“这里离成都虽然不远,但由于崇山峻岭的阻隔,仍是一个封闭之地。这里的高山和河谷都被原始森林覆盖,使得当地的野生动物得以生存和延续下来。”戴维在日记中写道。

▲《戴维神父日记》里的大熊猫手绘图。

就是在这样一个小地方,阿尔芒·戴维发现了一种周身雪白、四肢漆黑的大型动物,他翻阅了世界生物资料,还从未看到过这种动物。他先是将其命名为“黑白熊”,后来正式命名为大熊猫。

建设最适宜的栖息地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对大熊猫的保护不断升级。

目前,雅安已建立起了7个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自然保护区,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年,雅安率先在全国禁伐天然林,大熊猫栖息地不断扩大。年,全球最大的半野生大熊猫基地落户雅安碧峰峡。当时,雅安市人民政府联合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向四川省政府递交了一份关于以雅安等地为中心建立大熊猫国家公园的报告,提议建立一个集保护、科普、游憩于一体的大熊猫国家公园。

年底,以夹金山为标志的“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地。评审首席专家戴维·谢泊尔在雅安留下一句话:“两个戴维在夹金山百年相约,我们的共同目标是,保护自然的宝贝和人类的宝贝,让大熊猫在栖息地生存,与人类和谐相处。”

▲四川省雅安碧峰峡大熊猫繁育基地里的大熊猫。(摄影:王翔)

年7月1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一致决定,将中国“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世界上以野生动物为主体的最大遗产保护地,也是中国第一个以野生动物保护为主体进入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名录的遗产保护地,其中,雅安占了保护地核心区面积的52%。

年12月5日,《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通过,该试点从四川延伸到陕西、甘肃。大熊猫国家公园占地2.7万平方公里,雅安40.8%的国土面积划入大熊猫国家公园,占大熊猫国家公园面积的23%。

野生放归达到预期目的

自年起,位于雅安市石棉县的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始承接大熊猫放归工作,并于年成为中国首个“大熊猫野化培训放归基地”。中国迄今野化放归的11只大熊猫中,有9只就放归在了栗子坪。

▲寿星大熊猫“巴斯”:我37岁啦!

据年第四次大熊猫普查统计,这一狭长地带上生活着30余只大熊猫,至今这一数字仍在增加,放归大熊猫“新移民”队伍不断壮大。人们希望通过放归的方式,让大熊猫能融入当地野生种群中,最终增加遗传多样性,让野生种群变得更强大。

随着一只只大熊猫的放归,首任大熊猫放归监测队队长、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杨志松也成了栗子坪“新移民”中的一员。他把办公室从校园搬到石棉,他的工作地也从教室转移到大山,他说:“我在栗子坪野外工作的时间,多于在教室里授课的时间。”为了给放归在这里的大熊猫一个完整且不受打扰的家,栗子坪原住彝族群众整体搬迁。

“大熊猫真正的家在野外,让大熊猫回归自然是一切努力的终极意义。”杨志松表示,目前已放归的大熊猫野外生存状况良好,“达到预期目的”。

“降级”:彰显中国保护力度

年,宁波人崔学振从北京林业学院毕业分配到雅安,在宝兴县工作了30多年:“我这一生,只有一个窝,只干一件事,那就是保护大熊猫。”从上世纪80年代到年,他参与抢救的病危野生大熊猫达50多只,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巴斯,它是年北京亚运会吉祥物“盼盼”的原型。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图为世界自然遗产委员会专家在雅安大熊猫栖息地考察。

目前,中国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达到多只,受威胁程度等级由“濒危”降为“易危”。国宝“降级”这一消息迅速在网上引发热议。

“其实,早在年9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就已经将大熊猫的受威胁程度从‘濒危’变为‘易危’。”崔学振说,不可否认,人类活动如森林采伐、土地开垦、居民点建设、矿产资源开发及交通、水利工程建设等,曾一度将大熊猫推向灭绝的“濒危”边缘。“值得欣慰的是,为挽救大熊猫,中国付出了举世瞩目的努力:颁布和修订了《野生动物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条例》等多项法律法规;实施了禁止盗猎、大熊猫栖息地保护工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网络建设、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多项全国性保护举措。”他说,大熊猫被“降级”侧面反映出中国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大熊猫保护工作的成效。

▲四川省雅安碧峰峡大熊猫繁育基地里的“熊猫聚会”。(摄影:王永)

在崔学振看来,大熊猫“降级”是好事,“说明了我们保护大熊猫的成效受到了国际组织的肯定,彰显了中国政府多年来的保护力度”。

(高富华,雅安日报记者)

1
查看完整版本: COP15大熊猫保护的雅安故事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