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一个名叫阿尔芒·戴维的法国传教士在四川一户姓李的人家,看到了一张黑白相间的奇特动物皮,据李姓人家介绍,当地人将这种动物叫做“白熊”、“花熊”或“竹熊”,性格温驯,一般不攻击人类。
阿尔芒·戴维还不曾认识这一类动物,认为这次的发现能够填补世界动物研究的一个空白,于是雇佣了猎人抓捕竹熊。因为“竹熊”为黑白两色,阿尔芒·戴维称其为“黑白熊”。
抓到的第一只黑白熊因为猎人的错误对待死了,第二只黑白熊倒是被阿尔芒·戴维养得不错,于是阿尔芒·戴维打算将黑白熊带回法国,不过黑白熊在途中去世了,阿尔芒·戴维遗憾地将黑白熊的皮做成了标本,送去了法国巴黎的国家博物馆。
法国巴黎国家博物馆经博物馆主任充分研究后,将“黑白熊”定名为“大猫熊”,原因是它与在中国西藏发现的大猫熊相似,只是大了些。
年,我国重庆平明动物园举办了一次动物标本的展览,其中“猫熊”的标本吸引了许多观众,猫熊的标牌采用的也是流行的国家书写格式,但当时中文的习惯读法是从右往左,于是“熊猫”一称并不出现了,而且这一名称用到了今天。
很多人认为熊猫是在近代才被发现和认识,事实上并不是如此,熊猫已经在生地球存在了至少万年,比老虎、狮子在地球上生活得更久,始熊猫是大熊猫的祖先,是食肉性的猛兽,但随着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熊猫演变为了以竹子为食,但熊猫依然还存在着锋利的爪子。
中国人对熊猫的认识也由来已久,早在文字产生的初期就记载了熊猫的各种称谓,《书经》中熊猫的名字是“貔”,《毛诗》为白罴(pi),《峨眉山志》称“貔貅(píxiū)。”
貔貅还是古书记载和民间神话传说的一种凶猛的瑞兽,貔为雄性,貅为雌性。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多年前,黄帝驯养了虎、豹、貔貅(大熊猫)等威猛动物,然后带着它们在阪泉战败了炎帝。
可见大熊猫的武力值是非常高的,老虎、豹子等肉食动物都得退避三舍,不敢轻易惹大熊猫。一些动物看起来是一副可爱、无害的模样,事实上真正的本事是不容小觑的。
更何况熊猫生存至今,也没有灭绝,也有自己的道理。如今动物园里的被称为“万兽之王”的老虎,因为从小由人类抚养长大,看起来也非常萌,没有攻击力,但一些弱小的动物还是本能的要躲开老虎。
在自然的生态坏境中,保持警惕心是非常重要的,而自然界形成的食物链也有着很大的影响,那都是经过漫长的岁月所形成,比如狗突然看到老虎的模型,也得吓一跳,这是视觉先给狗传递了危险的信号,即使是假的,但躲避的动作往往没有错。
而且熊猫善于爬树,也能躲避危险,还不惧寒冷和潮湿,因此一般情况下是吃了睡,睡了吃,日子过得悠闲。
为何肉食动物不敢惹熊猫?专家:看熊猫万年前叫啥,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