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是我国独有的一种动物,其憨态可掬的形象,呆萌可爱的动作一直是世界人民喜爱其的原因。但是熊猫又是一种极其稀有的动物,近代我国通过熊猫进行外交事务的事例非常多,今天我们就来梳理一下。
哈哈哈哈中美间的熊猫外交
早在19世纪末,西方传教士就将大熊猫的标本带回欧洲,自此后,将活体大熊猫带回欧美成为了许多冒险者的梦想。但是因为当时的饲养和运输水平不够,直到年,第一只活体大熊猫才被带到美国。
年全面抗战爆发,到年,抗战进入最艰难的阶段。就在这个紧要关头,美国联合救济中国难民协会对中国施以援手,支援了大量的现金、食品、医疗器械和药品等物资。这个协会对口中国的负责人正是宋氏三姐妹中的宋霭龄和宋美龄,两人准备回赠美方一些礼物,表达一下中方的感激之情,但是在选择礼物的时候,宋氏姐妹犯了愁,过于贵重,于情于理不合,过于普通,又不能表达我们的真情。
哈哈哈哈正当两人为礼物苦闷的时候,美国传来一则消息。年运去美国的那只活体大熊猫患病去世了,美国民众非常悲痛,很多人还在报纸上发文悼念。宋氏姐妹灵机一动:何不顺势赠送一对大熊猫给美国呢?于是国民政府马上动用民力,经过几个月总算捕获一雄一雌两只大熊猫,准备赠送美国。美国政府获知该消息兴奋异常,马上派出专人负责整个行程安全,中美两国的媒体也不遗余力宣传,成为当年的一件大事。
新中国成立后,中美两国因为意识形态的差异外交陷入冰冻期,直至年尼克松访问中国才重新破冰,在为尼克松举行的临行晚宴上,周公许诺尼克松夫妇,要再给美国一对熊猫。兴奋的尼克松夫妇在宴席上就联系了华盛顿当地政府,通知马上建造熊猫的新居。当年4月大熊猫“玲玲”和“兴兴”乘专机抵达华盛顿,多市民冒雨相迎;年也被称为美国的“熊猫年”。
哈哈哈哈哈中英间的熊猫外交
英国早在年就通过偷猎拥有了三只大熊猫,以中国朝代的名字命名为:唐、宋、明,其中明的年纪最小,也最为可爱,当时还是公主的伊丽莎白也是排队参观的一员。年三只大熊猫都死去后,直到年,英国才用商业手段获得了另一只原本我国送给苏联的大熊猫“琦琦”。六十年代末期,有一段时间因为中国国内竹子开花时节产生了一些问题,讹传为一些关于中国大熊猫没有竹子吃的传闻。这些传闻经过当时来中国旅行的游客逐渐传回欧美,最后竟然掀起了惊人的支援浪潮,在这过程中,通过“琦琦”了解大熊猫的英国各界群众慷慨解囊,包括女王伊丽莎白在内的捐助让中国政府也略感吃惊。同时为中英关系的复合打开了大门。
据当时新闻报道,英国政府和民间组织不但将一笔不菲的资金打到香港的一个基金会安排购买竹子运往大陆,还自己采购了一批新鲜竹子运往中国。其实当时我国政府已经制定了对策应对大熊猫的竹子问题,可是对于这些国际友人的好心帮助,我们又怎能拒之千里,也就都打包收下了。
哈哈哈中美外交破冰之后,中英关系也开始走上了正轨,·年9月14日,大熊猫“佳佳”和“晶晶”抵达英国伦敦动物园,此时“琦琦”正好去世两年,新的熊猫,新的外交格局,中英关系走上了新的里程。
中日间的熊猫外交
中日间的历史交集远多于欧美,熊猫也是其中一个有趣的要素。早在公元年,武则天就曾送给日本天皇两只活体熊猫和数十张熊猫皮。算是开启了中日熊猫外交的先河。
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我国赠送了第一对大熊猫“康康”和“兰兰”给日本,当时日本刮起了一阵熊猫热。对于收纳这对熊猫的东京上野动物园,“康康”和“兰兰”的加入可以称得上是历史性时刻。当天很多市民前往羽田机场一睹大熊猫的真容,当局在运送过程中也如临大敌,东京警视厅出动了几百名警力维持秩序,而上野动物园的入场人数也在年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的万人。
吃不够大家都知道日本的社会压力很大,而观看蠢萌的熊猫无疑成为众多日本人释放压力的一条途径。东京很多的心理诊所往往会建议有心理压力问题的病人去长时间观看熊猫以求心理解脱。而有趣的是,很多病例都表示这一招很有用。一名叫伊藤的患者就总结说:即使看着熊猫趴在那里睡觉,也会感受到快乐,觉得这个世界其实并没有自己想的那么糟糕。
我国的熊猫外交是一种表达我国友好的方式,我们感谢那些曾经帮助过我们的国家,也愿意和全世界的国家做朋友。至今还有很多国家非常渴求熊猫落户。荷兰就为了求得一对熊猫,先后数次向我国递交国书,前后超过8年时间,最后由荷兰皇室的王子亲自来迎接才接走了这对宝贝。所以,咱们的国宝真不是谁要都给的!
现在,我国在国外的大熊猫基本都是租借出去的,这些大熊猫及其生产的子女均属于中国。因为这些熊猫小时候大都在四川大熊猫基地长大,有些只会听四川话的指令,外国的饲养员还要学习一些四川话才能指挥这些宝贝们。所以,如果你在哪个国外动物园突然听到一句川普,不要惊讶,熊猫宝宝就在附近了!
本文插图来自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