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流传的一段视频,让很多人感到血压飙升。
这段视频拍摄于上世纪30年代末,地点是英国伦敦动物园。
(视频来源:观察者网)
视频中,那只拴着铁链、被德国牧羊犬追扑的大熊猫叫“明”,来自中国四川,是个不到1岁的熊猫宝宝。
它狼狈逃躲的样子,逗得栏杆外的人们哈哈大笑。
与今天的熊猫作为国际友好交流使者不同,“明”是被英国盗猎者从中国偷运出来的。
Unliketodayspandas,whoserveasambassadorsofinternationalgoodwill,MingwassmuggledoutofChinabyBritishpoachers.
当时他们一共猎捕了11只熊猫。
Theyhuntedatotalof11pandas.
无法想象这些熊猫一路上遭受了怎样的磨难,一路漂洋过海去到大洋彼岸,当船只抵达英国时,活着的只剩了3只了。
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充满着不忍回首的辛酸和血泪。
“明”的遭遇,是当时中国大熊猫任人宰割的一个缩影,也是当时中国贫穷落后、受尽欺凌的悲情写照。
MingssufferingisanepitomeoftheslaughterofgiantpandasinChinaatthattime,andalsoatragicportrayalofthepovertyandbackwardnessofChinaatthattime.
01
大熊猫的近代史,是在欧美盗猎者的枪弹下,血腥开场的。宝兴县位于中国四川西北部,该地山峦重叠、溪泉甘美、树木参天,四季景色宜人。位于盆地向高原高山的过度地带。蕴藏着全中国近四分之一的动物物种,其中许多是珍禽异兽。(左边为穿清装的戴维,右边则是穿的传教服)年的春天,一名叫阿尔芒·戴维法国传教士在宝兴县路过路过一户姓李的人家,突然,挂在墙上的一张黑白相间的奇特动物皮深深地吸引了戴维。Inthespringof,aFrenchmissionarynamedArmandDavidwaspassingbyaLifamilyinBaoxingCounty.Suddenly,astrangeblackandwhiteanimalskinhangingonthewallattractedDaviddeeply
主人告诉他:当地人叫这种动物是“白熊”、“花熊”或“竹熊”,它很温顺,一般不伤人。戴维异常激动,他估计这种动物“将是科学上一个有趣的新种”,这次发现将填补世界动物研究的一个空白。为了得到这种奇特的动物,戴维雇佣了20个当地猎人展开搜捕。Davidwasthrilled.Heestimatedthattheanimal"willbeaninterestingnewspeciesinscience"andthatthefindwouldfillagapintheworldsanimalresearch.Davidhired20localhunterstohuntforthestrangecreature.
年5月4日,戴维捕到一只“竹熊”,他给“竹熊”取名“黑白熊”,那只憨态可掬的“黑白熊”毛茸茸、黑白相间的外貌,以及又圆又大的脑袋和滑稽可笑的动作倍受戴维的喜爱。经过一段时间的悉心喂养,戴维决定将这只可爱的“黑白熊”带回法国。这只可爱的“黑白熊”经不起长途山路的颠簸和气候的不断变化,还没运到成都就奄奄一息了,戴维只好“非常惋惜”地将这只“黑白熊”的皮做成标本,送到法国巴黎的国家博物馆展出。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模式标本竟然就这样产生了。
Theworldsfirsttypespecimenofagiantpandawascreated.
这些残忍的强盗,打着动物学家、旅行家等各种旗号,开始到中国猎捕大熊猫。他们在崇山峻岭中穿行,寻觅大熊猫的踪迹,猎枪和捕兽夹是他们惯用的武器。
由于手段粗暴,许多大熊猫在反抗和运输的过程中死去了。
死去的大熊猫一律被做成标本,送到西方各大博物馆展出。
大熊猫的亮相,在西方世界引起了轰动,极大地激起了西方探险家们的猎奇心。
TheappearanceofthegiantpandacausedasensationintheWesternworldandgreatlyarousedthecuriosityofwesternexplorers.
(戴维的熊猫皮及标本,收藏于巴黎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
据不完全统计,仅到的10年间,从中国满目疮痍的大地上,流入西方博物馆的大熊猫标本便有70多具。
但强盗们绝不会满足于此,当看够了冷冰冰的标本之后,他们越来越希望能够得到活体大熊猫。
Buttherobbersarenotcontentwiththat,andastheygrowtiredofseeingcoldspecimens,theyareincreasinglyhopingtogettheirhandsonlivepandas.
这其中就包括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两个儿子——克米特·罗斯福和小西奥多·罗斯福。
AmongthemwereformerPRESIDENTTheodoreRooseveltstwosons,KermitRooseveltandTheodoreRooseveltJr.
(罗斯福兄弟)
年,两兄弟带领一支队伍进入川西。
他们先到了戴维发现大熊猫的宝兴县,结果一无所获,后来又进入大凉山。
在那里,他们遇到了一只成年雄性大熊猫,但因捕捉活体难度过大,最终将它开枪射杀,做成标本带回了美国。
这具标本至今仍保存在芝加哥历史博物馆中。
ThespecimenremainsintheChicagoHistoricalMuseum.
罗斯福兄弟把他们在中国的这段经历撰写成书,名为《追踪大熊猫》。
TheRooseveltswroteabookabouttheirexperienceinChina,"TrackingtheGiantPandas."
书中详尽地描述了他俩在中国的见闻,追踪大熊猫的故事,备受读者的喜欢,也因为此书,让更多的西方人认识了来自东方的大熊猫,打开了猎奇的大门。
从年开始,「熊猫热」达到鼎盛,而一位美国服装设计师、社交名媛露丝·哈克尼斯(RuthHarkness)有着极大的关系。
因为自19世纪中期以来,有关中国中部山区神秘黑白熊的故事已经在西方流传开来。尽管有无数的探险家企图俘获这种生物,但皆以失败而告终。
直到年的这一天,露丝做了一件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她抓了一只活的大熊猫带回美国。
Untilthisdayin,Ruthdidwhatseemedimpossible.ShecapturedalivegiantpandaandbroughtitbacktotheUnitedStates.
年露丝和哈佛毕业的财团继承人威廉·哈克尼科斯(WilliamHarkness)结婚,威廉对熊猫一直有着深深的执念,他认为自己能够比罗斯福兄弟做得更好,一定能把东方的神秘生物带回美国大陆。
威廉在中国待了13个月,期间与动物收藏家FloydTangierSmith一直寻找机会,希望能够捕捉到活的大熊猫,但在年2月,威廉的身体状况突然恶化,因癌症死亡。
露丝前往中国带回丈夫的骨灰,并继承他的遗愿——带一只活的熊猫回美国。
经过几个月地毯式的搜索,露丝的团队终于在汶川的一处深山树洞中,抓到了一只熊猫幼崽。
Aftermonthsofextensivesearching,RuthsteamfinallyfoundapandacubinatreeholedeepinthemountainsofWenchuan.
小家伙只有3磅重(约2.72斤),露丝把它装进一个大柳条筐里,在海关登记表上写下“随身携带哈巴狗一只”,以此蒙混过关。
这是第一只被带到西方世界的活体熊猫,轮船在旧金山码头靠岸,惊喜万分的美国人在码头上举行了热烈的欢迎仪式。
ThefirstlivingpandatobebroughttotheWesternworld,theshipdockedinSanFranciscotoaraptw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