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养大熊猫野化放归是避免野生大熊猫近亲繁殖、种群灭绝的有效办法。“萌萌哒”的圈养大熊猫如何变身“猛猛哒”能够在野外生存?新华社记者独家探访野化训练场。
09:07
薛玉斌
还记得前段时间我们“现场新闻”栏目播出的直击大熊猫繁育吗?8月29日,我们“熊猫直播小分队”带大家走进野化训练场,带你看看“萌萌哒”是如何变身“猛猛哒”的。图为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核桃坪野化基地。
09:08
萧永航
在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核桃坪野化训练基地,新华社记者穿上伪装服,与专家一同探访正在进行野化训练的大熊猫。
09:12
余里
目前,我国圈养大熊猫数量已达到只,形成了一个可自我维持发展的种群底线。而我国的野生大熊猫则呈现出小种群多、种群隔离高、灭绝风险大的特点。
09:13
余里
这会造成越来越多的野生大熊猫近亲繁殖,因此有必要让圈养大熊猫加入野外小种群,参与种群繁衍,增强遗传多样性,这被科研人员称为“复壮”,也是大熊猫野化放归的初衷。
09:13
余里
记者一行来到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核桃坪野化训练基地和卧龙天台山野化训练场,这是我国现有的两个大熊猫野化训练场。
09:15
薛玉斌
这里就是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核桃坪野化基地。薛玉斌摄
09:16
余里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核桃坪基地坐落于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青山绿水间,是大熊猫野化第一阶段训练基地,有三个半野化训练圈。
09:16
薛玉斌
参加野化培训的大熊猫幼仔“喜妹”和妈妈。
09:19
薛玉斌
保护研究中心采用“母兽带仔野化培训”方法,大熊猫妈妈“思雪”正带着雌性大熊猫宝宝“映雪”参与野化训练。在第一阶段训练场内,熊猫妈妈将教会“映雪”爬树、吃食、找栖息地等基本的生存本领。图为在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核桃坪野化培训基地拍摄的“映雪”。
09:20
薛玉斌
这是“映雪”的妈妈。
09:21
萧永航
大熊猫野化训练场班长杨长江开始搜寻“八喜”和“映雪”。
09:22
萧永航
发现了正在高处树上休息的“八喜”!非常惬意的样子!
09:23
薛玉斌
走进“核桃坪”野化培训基地的监控室,工作人员正在屏幕前观察着大熊猫“映雪”的一举一动。在每个野化培训圈里,都安装了一套热红外视频监控系统,运用先进技术对大熊猫进行全方位监测和数据收集,以便进一步开展大熊猫野化培训。
09:24
薛玉斌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首创了大熊猫幼仔与人的伪装隔离法,避免参与野化训练的大熊猫对人和人工饲养环境产生依赖。每个进入训练圈的人都需要换上特制的大熊猫伪装服,上面涂有大熊猫的尿液和粪便。
09:26
萧永航
杨长江向记者介绍两只受训大熊猫的情况。
09:28
余里
据杨长江介绍,大熊猫4月龄前,都很依赖母亲;4月龄学会上树后,大部分时间待在树上休息;14月龄后,它们喜欢跟着妈妈进竹林,吃食时间变长,在树上休息的时间变短。
09:28
薛玉斌
这是参加野化培训的大熊猫幼仔。
09:28
余里
对黑熊、金钱豹等天敌的粪便,让“映雪”有天生的危险识别能力,会有喷鼻涕、喷唾液等害怕的表现。“映雪”不喜与人亲近,人靠近时会快速逃离。“这些习性已很接近野生大熊猫。”杨长江说。
09:37
余里
换好大熊猫伪装服后,记者跟随大熊猫野化训练场班长杨长江进入了野化培训圈。今年一岁的“映雪”已经学会了熟练爬树,此刻它正在一棵树上休息,不时警惕地向四周打望。
09:37
薛玉斌
拍摄的参加野化培训的大熊猫幼仔。
09:37
萧永航
“映雪”的妈妈一直在树下徘徊,好像放心不下的样子。
09:38
余里
在野化培训期间,大熊猫幼仔“映雪”经历了风吹雨打、日晒雨淋、在雪地里睡觉,身体都发育正常。与它同期的圈养大熊猫幼仔作对比,“映雪”体重还要偏重一些,更具有野性。
09:39
余里
“映雪”白天较多时间都独自生活于树上,活动很少,每天下树1至2次吃奶和与妈妈“思雪”交流。专家分析认为,树上的隐蔽性和安全性更好,同时母兽可以自由觅食而不受幼仔的影响。
09:39
萧永航
杨长江说,4月龄的小猫开始喜欢待在树上,到14月龄够就会时常到地面与母亲一起觅食。
09:40
薛玉斌
“映雪”白天较多时间都独自生活于树上,活动很少,每天下树1至2次吃奶和与妈妈“思雪”交流。专家分析认为,树上的隐蔽性和安全性更好,同时母兽可以自由觅食而不受幼仔的影响。这是“映雪”的妈妈。
09:40
余里
年初,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核桃坪野化培训基地新增了三只年出生的大熊猫幼仔参与野化培训。目前,“映雪”和“八喜”还在参加野化训练,“新妮儿仔”已被淘汰。
09:41
萧永航
新华社记者萧永航介绍人工圈养环境下条件下,用做对比实验的一对大熊猫母女。
09:41
薛玉斌
工作人员在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核桃坪野化培训基地观察野化大熊猫的一举一动。
09:41
余里
据保护研究中心野化放归项目专家*炎介绍:大熊猫野化放归工作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保护研究中心每年都会新增两到三只作为野化培训的个体。
10:18
余里
野化培训的每个阶段都要对大熊猫幼仔进行评估,比如身体发育情况、危险识别能力等。如果评估合格,才能进入下个阶段。到最后,每批次可能就只有一只大熊猫能够成功放归出去。
10:18
薛玉斌
在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核桃坪野化培训基地拍摄的熊猫。
10:18
薛玉斌
在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核桃坪野化基地拍摄的熊猫。
10:18
薛玉斌
野化幼仔大熊猫与妈妈。
10:19
萧永航
对比实验的大熊猫母女有点习惯了饭来张口的生活。
10:20
余里
随后,记者驱车前往大熊猫野化培训的第二阶段训练场——位于卧龙大山深处的天台山野化训练场。天台山野化培训圈面积约1平方公里,海拔跨度为2500至3100米。
10:20
薛玉斌
大熊猫野化培训的第二阶段训练场——位于卧龙大山深处的天台山野化训练场。天台山野化培训圈面积约1平方公里,海拔跨度为2500至3100米。
10:21
萧永航
记者继续探访大熊猫野化训练第二阶段,位于卧龙大山深处的天台山训练场。
10:27
余里
与第一阶段训练场相比,记者发现,天台山面积更大,海拔更高,环境更为原始,属于大熊猫栖息地。训练场内自然环境复杂多样,有丰茂的野生竹林和多种大熊猫伴生动物,能够满足大熊猫野化培训的客观需要和特殊要求。
10:28
薛玉斌
这是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卧龙天台山野化培训场。
10:28
萧永航
天台山野化训练场位于原始森林,温度、湿度、植被等都与野生大熊猫生活环境相近。
10:37
薛玉斌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卧龙天台山野化培训场。
10:38
薛玉斌
这是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卧龙天台山野化培训场内用于转运大熊猫的笼子。
10:40
余里
沿着泥泞的山路,记者跟随野化训练场管理员何胜山徒步爬上山。在第二阶段野化训练场里,有两只大熊猫“华妍”、“张梦“正在接受训练。
10:40
薛玉斌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卧龙天台山野化培训场的管理员何胜山用便携式的无线电信号接收器对大熊猫进行实时监测研究。
10:42
萧永航
野化训练场管理员何胜山介绍正在进行第二阶段训练的两只大熊猫的情况。
10:43
余里
大熊猫“华妍”,雌性,2013年8月出生于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核桃坪野化训练基地。母亲“晔晔”,1999年出生于四川卧龙。父亲“武岗”,1999年救护于四川宝兴。
10:47
萧永航
管理员何胜山带着雷达进入训练场搜寻大熊猫踪迹。
10:47
余里
大熊猫“张梦”,雌性,2014年7月7日出生于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峡基地。母亲“张卡”,2000年救护于四川宝兴。
10:47
余里
工作6年,有着丰富经验的何胜山每天都会用便携式的无线电信号接收器对大熊猫进行实时监测研究,通过佩戴在大熊猫身上的GPS无线电颈圈,何胜山能够监测到大熊猫的方位和行为数据。何胜山说,两只大熊猫自幼便一直跟随母亲在野化培训圈生活,身体一直都很健康。
10:53
萧永航
何胜山使用便携式的无线电信号接收器对大熊猫进行实时监测,通过佩戴在大熊猫身上的GPS无线电颈圈,能够监测到大熊猫的方位和行为数据。
10:53
余里
“华妍”和“张梦”野化培训期间,保护研究中心科研人员利用母兽带仔在野化培训圈中生活的方式,让它们学习野化生存的本领以适应野生环境,最大程度地加大成功放归的可能性。两年左右时间里,“华妍”和“张梦”陆续经历了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野化培训。
10:53
余里
培训内容包括:能自己采食野生食物而不依赖人工食物;能独立寻找水源;能在野外寻找隐蔽所,而不依赖人工设施;警觉性较高,能识别天敌、伴生动物和同类个体,并且能够有效的躲避天敌或其他危险动物等。
10:54
余里
在国家林业局召开的大熊猫“华妍”、“张梦”放归自然专家论证会上,专家们认为:“张梦”、“华妍”经过野化培训,生长发育正常,在生境选择、觅食,种内种间识别、躲避天敌等行为方面已具备野外生存能力,达到了预期野化培训目标。
10:54
余里
专家建议将“张梦”、“华妍”尽快放入适应圈后放归自然,以复壮大熊猫野外小种群。预计“张梦”和“华妍”将于今年内放归大自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