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论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长青影像,长青人
TUhjnbcbe - 2020/11/29 16:05:00
中科白癜风公认好口碑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60725/4910787.html

任文博

大熊猫国家公园长青管理分局

行走在秦岭之巅任文博/摄二十多年前,在那个自然保护刚刚萌芽的年代,很多工作都处于摸索阶段,常人印象当中的林业人仅仅是伐木,而非对自然资源的保护,甚至于现在说起大熊猫,很多人都会认为只有四川才有。所以能够直观地记录,并向外展示保护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争取到社会各界对于保护事业的支持,就显得举足轻重。保护,赋予了自然摄影特殊的意义,也成就了这支能吃苦、肯钻研的长青摄影小队。春季的青翠和芬芳,唤醒了沉寂的山林;夏季充沛的食物供给,引得远方客人纷纷来此繁衍生息,安家落户;秋意渐浓的山谷没有了喧闹,却多了别样的惊艳和斑斓;冬季,只需静静等待第一场雪的出现,那副水墨丹青便恰如其分地呈现……十一年前,怀揣着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我这个理工男如愿加入到了长青这个大家庭。在我看来,这里是神秘且神圣的,身边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鲜,但是由于分工不同,我很少有机会参与到保护中来,偶然从同事那边看到红外相机获取的野外大熊猫和金丝猴照片,都可以让我激动好多天。殊不知,从那时起,我身边就隐藏了太多的强人能手,他们记录下的精彩,更让我觉得,那才是天上人间。01向定乾,大熊猫国家公园长青管理分局华阳管护站巡护员。向定乾,人称“向佬”,作为当年潘文石老师的科研助手,他幸运地成为了长青早期大熊猫研究的参与者,多年的实践经验和他在大熊猫保护工作中做出的突出贡献,使他有了一个响亮的称号——“熊猫小子”。基于对秦岭野生大熊猫及伴生物种几十年如一日的观察研究,向佬成功拍下了世界首张野生大熊猫野外交配的照片。不仅如此,浏览向佬的电脑,琳琅满目的资源照片总是深深震撼着我的内心。这些物种影像对当年的我而言,就好似天空中的繁星,给人无限遐想却又觉得遥不可及。随后的年,我购置了人生中的第一台相机,开始慢慢摸索。五一节前后的一场夜雨,让华阳变得格外寒冷,远处的山头被白雪覆盖,向佬一大早就拿出自己的装备准备外出,好奇的我紧随其后。不远处的茱萸林中,一只跳来跳去的“大麻雀”吸引了他的注意,我一个箭步上前,以为能够第一时间捕捉到它的身影,然而理想很饱满,现实很骨感,那只“大麻雀”早已被我吓的不见了踪影。向佬遗憾地挠着头:“你小子咋这么冲动,这是虎斑地鸫,不容易看到的,生态拍摄不能急,避开动物的眼神,让他们放松下来,沉住气,慢慢靠近,才有机会捕捉得到。”原来初生牛犊不怕虎不能用于此处,这里需要的是更多的细致和认真。在和向佬的一次次同行中,经验丰富的他总在不经意间,给我们这些年轻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两个礼拜后一次熊猫的拍摄经历,再次让我受益颇深。“大熊猫也是有脾气的,锋利的牙齿咬竹子轻而易举,更何况是你的身体,不能轻易的去喂食野生动物,他们都会因为获取便利,而一直追着你跑,在未给予满足的时候,有可能会攻击你。”向佬在看到我靠近野生大熊猫、连续喂食竹笋后赶忙提醒。

果然在我向后退时,大熊猫也随着我走了过来,向佬连忙拿起另外一根竹笋投食,将其引向一旁,才分散了它的注意力。

这样的经验,对我们这些初学生态摄影的人而言,是弥足珍贵的。因为如果不是他的提醒,我很可能已经以身犯险……那一刻,望着身边这位不算壮实,略显黑瘦的老大哥,我由衷从内心生出一种敬佩来,不仅是因为他丰富的野外实战经验,更是被他不吝赐教的那份态度所打动。02赵纳勋(左一),大熊猫国家公园长青管理分局*委书记。随后的几年,随着对生态摄影不断学习,我对鸟类科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个阶段,一位重要的引路人一直孜孜不倦地教导了我很多,不论是自然科学理论还是野外拍摄实践他都是我们“摄影小分队”公认的带头人——赵书记。他的一句话一直影响并激励着我:“作为一名保护区的工作者,做好本职工作是前提,然而对保护区的自然科学也都得有所了解,这不仅是提升自己,也是在提升整个单位的队伍内涵,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赵书记从事保护工作三十多年,九十年代开始接触生态摄影,对秦岭鸟类及其他伴生物种都有研究。由于主管我们部门的业务工作,赵书记会时常带着我们深入保护区一线进行调研取证,工作之余,我们便一起进行自然资源的影像资料收集和研究学习。年,轰动鸟类科学界的“鸟中大熊猫”——黑喉歌鸲在保护区兴隆岭窝窝店附近被发现。由于黑喉歌鸲在秦岭地区属于夏候鸟,每年的五月份到八月份会选择在茂密的箭竹林中哺育后代,其行踪隐秘,即使被观察到往往也只是昙花一现。为了能够进行完整的记录和观察,赵书记和几位同事连续两三年时间都会在黑喉歌鸲的繁殖期进山研究,早出晚归,风餐露宿,为减轻负重,每日也只带少许口粮和水。几年下来,他们基本掌握了黑喉歌鸲的繁殖习性,并完整记录到了黑喉歌鸲的觅食、鸣唱、喂雏、求偶等行为。那时的我还不能完全了解此项工作的艰辛和意义,只是觉得他对一份工作持之以恒的精神实属难得。直到有过几次非比寻常的经历后,我才真正体会到他们当初的那份执着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年在检查完杨家沟水毁道路返程时,山坡对面枯树上的一群斑鸠吸引了我们驻车观察。这群特殊的斑鸠身体鲜绿略带酒红,同几只点斑林鸽一并矗立雨中,当时也无法判断这是什么物种,只顾找好角度按着快门。大约十分钟有余,赵书记惊喜的拍着大腿喊道:“哎呀!这不是红翅绿鸠么!”看着他兴奋的样子,我猜想这次的发现一定非比寻常。“参与保护工作三十几年了,还有几年特意在繁殖季寻找过它们,没想到今天在这里看到,太难得了!”果然,从赵书记激动的言语中我渐渐明白了这次邂逅对他的意义。红翅绿鸠近照。第二天恰逢周末,小雨依旧淅淅沥沥,赵书记早早喊我起来,带着掩体布来到昨天红翅绿鸠的发现地。因为之前已经观察到红翅绿鸠对周围一颗梾木的果实情有独钟,环顾四周,我们决定爬上贴近梾木树冠的悬崖边搭设拍摄掩体,就在那里蹲守。泥泞的山坡满是荆棘,赵书记沿着雨水冲刷出来的河沟往上攀爬,我紧跟其后。湿滑的石块不时连同碎渣一起滚落,带着我们向下滑,原本只有几十米的坡道我们却整整爬了十几分钟。进入茂密的竹林后,更是无处下脚,但穿行在茂密竹林中,赵书记显得游刃有余,我踉踉跄跄的被拉开了距离。终于沿着他前行的痕迹到达目的地时,赵书记已经安装好设备准备就绪。“年轻人,还要好好练一下啊。”风趣的玩笑话将刚才的疲惫一扫而尽,迅速搭建好掩体,我也在一旁找好位置蹲了下来。再看我身旁的赵书记,裤子已经全部湿透,脸上的汗水还在不停地往下滴,领口处有几处血迹,可能是穿行时不小心划伤了耳后,他接过我递上的纸巾擦了擦:“做生态研究,就要讲时效性,有时候就因为你的一时迟疑便错失了很好的机会,大自然绝对不会因为你的倦怠而同情你!”一起共事的这些年,他始终以这样高效认真的态度影响着我。在生活和工作中偶尔会产生惰性甚至抵触情绪,但是每每看到身旁的这位“老大哥”始终如一的那份热情和执着,我都会提醒我自己,放下心里的包袱,调整到一个好的状态。雨没有停,整片山谷交织着瑟瑟风雨声,静候一个多钟头,终于从对面隐秘的角落飞来几团黑影落在梾木的树梢处,它们警惕地望着四周,不时的变换着位置和姿态。赵书记缓缓挪动身体,贴近相机取景框给我做了几个肯定的手势,是红翅绿鸠来了!相机快门的咔嚓声,惊动了几只“哨兵”,它们机警地往这边望了望,因为掩体的关系,似乎没有发现什么异样,片刻之后,也开始进入树冠中开始享用美食……赵书记在一旁专注的按着快门,记录着鸟儿们的觅食、个体互动,上下飞行时毛色的变化,还有那类似小孩哭声的诡异鸣叫。我想此刻即使有再大的诱惑在他身旁,也丝毫不会引起他的注意吧~几十分钟的觅食让红翅绿鸠放松了警惕,悠闲的在一旁梳理毛发。忽然一个大黑影掠过我们头顶,一头扎进梾木树冠中,红翅绿鸠四散而逃,我定眼望去,原来是一只鹰雕!原本打算稍作休息的我连忙拿起相机准备拍摄,谁知就这一个小小的动作,它敏锐的眼睛已经看得仔仔细细,受惊的鹰雕和红翅绿鸠迅速起飞,四处飞散~~“这是咋回事,你是不是动了?”赵书记愣住半天,没缓过神。“没带三脚架,看着红翅绿鸠都已经放松警惕了,谁知道还有这么大的一个惊喜……”我不好意思地摸着头。“哎呀,你这娃呀!这就和打仗一样,咱们的装备都没准备齐全,咋能打一个漂亮仗,今天如果是在战场上你这一时的松懈,指不定哪个敌人正在瞄着你呢!”我已无地自容,坐在地上惭愧地挠着头……临近午后,雨越下越大,熟悉了环境的红翅绿鸠也时不时的光顾它们的“舞台”。这群小家伙可能始终都不会想到,在距离它们不远处,有两个浑身湿漉漉的“雨人”,为了一份精彩依旧在默默的守候。未来可期,一切都无定数可言,但我们都坚守着一份信念,当大自然给予机会,就一定要懂得珍惜,即使再苦,持之以恒的努力终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耳边红翅绿鸠时而婉转悠扬,时而隐秘诡异的鸣叫穿透山谷,天边慢慢亮了起来。我们站起身来活动活动腿脚,互相张望,笑出声来,这笑声是对美好收获的肯定,也是对彼此努力付出的赞美。03

胡万新,大熊猫国家公园长青管理分局华阳管护站巡护员。

长青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其中也不乏很多后来居上之人。胡万新,我们称他“老胡”,一位年近六旬、满脸络腮胡的粗犷大汉,同辈人眼中的大老粗,通过摄影之路,从一名普通的护林员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位享誉省内甚至国内野生动物摄影界的名人,不仅在北京开了自己的第一次摄影展,还成了一名自然教育引导师。

“老胡?我是怎么也想不到他会经过一番努力,获得这么大的成绩。”曾有一位前辈在谈起老胡时这样说到。

年,老胡手中常备一台24倍光学变焦的数码相机,简单便携。偶然的机会我们一起前往保护区查看雨后受灾情况,路过小坪,草丛中蹦出一只小鸟落在不远处的树枝上,我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老胡已经麻利地瞄准并且一梭子快门按了出去……随后拿着手中的相机给我炫耀着:“蓝鹀,刚才飞出来的那丛草里肯定有它们的巢,我后面要专门来找一次。”当时的我看到这些图片,就好似实心竹子吹火,一窍不通,只记得了老胡当时的那份新奇劲。“胡哥,鸟是好看,可是你这照片质量不行啊,看来还是要换大炮。”“话是这么说,咱们林业工作者的工资不高,能力有限啊,再过几年吧!”老胡无奈地叹息道。在我看来或许真的是要等几年后,才能看到老胡手提“大炮”穿行于山林之中的矫健身影,谁知没过几个月,老胡饭后欢喜的招呼我们去鉴赏他的新“武器”,一台佳能50D和佳能的定焦头。这在当时的工资水平来说,两万多的一套设备可算是一笔巨大的支出了,除非是真的热爱,否则谁会有这么大的勇气和决心。随后几年我没有太多机会和老胡在一起交流,只是看着一本本书籍上多了他的名字,一张张美图上署上了“胡万新”三个字。年,我购置了自己的第一个长焦头,正式进入长青生态摄影行列,也有了和老胡一起切磋的机会。杨家沟是老胡的幸运地,他在这里记录到过许多珍惜物种,我慕名而来,想蹭蹭他的运气。恰逢春季鸟类择偶期,老胡毫不吝啬地带我朝着向阳坪的方向走去。一路上满是很多不知名的小鸟,刚接触生态摄影的我,顾不上鉴定物种,只顾得连连按动快门。到了向阳坪一片开阔的林中,我们稍作休息,老胡风趣地和我聊起了一些琐事。我心想刚才记录的这么多种类,是时候难为一下这老大哥了,打开相机慢慢翻阅着一张张照片:“栗头鹟莺、金眶鹟莺、*腰柳莺、这都是菜鸟……慢点,这一只有点特别啊!这是一只棕尾褐鹟,你看大大的眼睛是鹟科比较鲜明的特征,尾部呈棕色,头部灰色,但是脖颈处有白色颈环,在我们这里属于夏候鸟,每年春季选择一千多海拔以下的阔叶林、针叶林林下灌丛中繁殖,到了秋冬季又回到南方越冬……”老胡对着照片上的画面一一为我介绍,我听的云里雾里,目瞪口呆。一只简单的小鸟,单凭一张也不够完整的照片,他竟然能够清楚的说出鸟儿的基本特征,还对生活习性这么了解。之前在我看来,只有做研究的学者才能获取的信息,在胡佬这里却是拈手就来。我终于明白,为何他的名字能频频出现在各种书刊图册上,于他而言,生态摄影已不仅仅是他的兴趣,更成了他工作生活,甚至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然,长青还有很多这样努力的人。左上/依次张波、周勇、向定乾,右上/董伟左下/杜小建,右下/任文博张永文靠自学不仅对鸟类自然科学深有研究,也熟知大多数秦岭鸟类的英文名;在他的多年熏陶下,哥哥张永宽也参与了进来,并在很短的时间内为保护区物种名录增添新丁;杜小建从一名喜欢摄影的植物达人成功转型为植物学者;张波从开始大家以为的一时冲动,到现在的痴迷并深入研究;周勇、董伟也已经从自己专业研究的道路上走上了讲台……长青四季更替,周而复始。曾经一帧帧、一幕幕拍摄的画面,已慢慢成为心中美好的回忆,现在,他们依然步履不停,用源源不断的热情继续穿行在这片熟悉的山林中,野外拍摄的艰辛,不仅没有磨损激情,反而使他们在岁月中熠熠发光。这其中所传递的,并非只是对摄影的喜爱,还有长青人一直以来那种孜孜不倦,勇往向前,不断进取,不停探索的生活态度,相信这份精神和挚爱正在,或者将会影响更多的人。

供稿

大熊猫国家公园长青管理分局任文博

供图

大熊猫国家公园长青管理分局任文博、赵纳勋、董伟、胡万新等

●大熊猫国家公园长青管理分局今年第四次监测到豹的活动

●第三届“生命长青巡护路上”职工手机摄影大赛投票啦

●分享图片

●长青生态卫士培训实践活动圆满完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长青影像,长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