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大熊猫??
你想到什么?
黑眼圈、大肚子
憨态可掬……
那么
“没了黑眼圈”的大熊猫!
是什么样子?
来了!
白色大熊猫全球首秀!
照片昨日公布
图片来源: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此图一出
迅速冲上微博热搜!
视频来源:红星新闻
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于5月25日对外发布全球首张白色大熊猫照片。这张白色大熊猫照片是保护区内海拔米左右的一台野外红外触发相机,于4月中旬下午摄录下的一张大熊猫影像。
图片清晰显示出
这只大熊猫独特的形态特征:
毛发通体呈白色、
爪子均为白色,
眼睛为红色,
正穿过郁郁葱葱的原始落叶阔叶林
据专家分析,根据照片上这些外部特征,可以判断该大熊猫是一只白化个体。从体型判断,这是一只亚成体或青年大熊猫,年龄大概在1-2岁左右。
该区域种群存在“白化”突变基因
不影响正常生活
据IUCN熊类专家组成员、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晟研究员介绍,卧龙这次拍摄的大熊猫,是野生大熊猫中记录到的首例完全白化个体,表明在卧龙的大熊猫区域种群中,存在“白化”突变基因。单纯的“白化”突变并不影响动物正常的身体结构和生理功能,除了可能造成动物在环境中更容易被发现、身体对日光直射比较敏感以外,通常对动物的活动、繁殖均没有明显影响。
据介绍,“白化”突变是隐性基因,可以遗传。在卧龙这个大熊猫种群中,白化突变基因是否会进一步传递下去,还需要通过保护区持续的野外监测来进行观察研究。
性别无法判断
与普通“黑白”熊猫繁育
第一代仍是黑白
据了解,根据目前的数据还无法判断这只个体的性别。当它与不携带突变基因的正常野生个体(也就是普通的“黑白”熊猫)成功繁育出后代时,第一代熊猫宝宝的外部形态将仍是普通的黑白色型,但体内将会携带一份“白化”突变基因。
而之后,当两个均携带有突变基因的个体交配繁殖,它们的后代中就有可能出现两份基因均为突变型的情况,在外部形态上就表现为“白化”个体。在卧龙这个大熊猫种群中,白化突变基因是否会进一步传递下去,还需要通过保护区持续的野外监测来进行观察研究。
接下来卧龙将增加该区域的红外相机布控,重点追踪这个个体的生长发育、活动轨迹、社群关系,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