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DArchitecture近日公布了成都大熊猫基地熊猫新舍的建筑设计方案,该项目位于成都市区北郊的茂林修竹中,是一项意义非凡的国家野生动物研究与保护基地改扩建工程。一组四个熊猫馆已被城市公园区管理局批准,成为容纳和研究熊猫行为与活动的研究实验室。它还为教育和娱乐目的服务于社区,同时每年吸引数百万熊猫爱好者参观校园。
得益于成都平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启发,EIDArchitecture提出以环境友善及熊猫友善为出发点,融合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设计依托山地地貌顺势而为,勾勒出最原初的几何圆形,将熊猫及其生存的自然环境怀抱于建筑与景观之中。该设计围绕四个露天圆形庭院进行组织,这些庭院用作熊的户外游乐场,同时与大自然保持持续联系。熊猫馆旨在教育,娱乐和启发来自中国和世界各地的各种观众,将带来融合科学,教育,艺术和娱乐的独特文化体验。
EID建筑事务所首席建筑师姜平说:“成都熊猫基地新舍的设计概念缘起于景观、建筑和大地艺术的融汇。设计不仅为访客与工作人员提供便捷的步行系统,更优先将对动物的环境友善体验纳入思考,以尽可能减少生态的异化。”
受到成都大草原自然景观的启发,这些熊猫馆旨在将建筑与景观融为一体。熊猫馆位于成都市国家大熊猫研究基地,以原始的圆形几何体形式出现。这些熊猫屋坐落在荒野中,环绕着自然环境,与国家公园的地形融为一体。
熊猫馆旨在为游客创造一个身临其境的探索和发现体验。串联起各个场馆的木栈道定义了访客的参观游线及熊猫的活动场地,游客顺着地势的高低游走于熊猫新舍户外活动场地之间。栈道设计结合地下、下沉平台、探秘支道的多种参观方式,让游客沉浸其中的同时保证了大熊猫的适应性。他们安置了熊猫的室内和室外活动空间和居住区,以及员工行*办公室和辅助设施。此外,这些展馆还提供互动式展览和教育空间,专门用于熊猫的研究和保护。
为了给大熊猫创造模拟野外的生活环境,建筑外立面采用现浇混凝土墙,胶合竹木格栅等“熊猫友善”的建筑材料。合成竹木是当地得天独厚的建筑材料,可以做到就地取材,环境保护效益高,建筑和栈道均采用胶合竹木材料,加强建筑与景观设计的一体化。
四个大熊猫新舍的设计融合了景观、建筑和大地艺术,使建筑融于自然,同时以自然环境作为创作媒介,建筑仿佛是与自然互动的艺术装置,创造出一种富有艺术情景的大地艺术形式。未来,熊猫新舍将为中国带来一个融合科技、教育、艺术和娱乐的独特文化体验。
▼地理位置
项目信息
项目地点:四川,成都
项目名称: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熊猫新舍
建筑设计:EIDArchitecture
主建筑师:姜平,AIA
建筑合作: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规划合作:上海天华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英国查普门泰勒建筑设计事务所
目前状况:施工中
建筑面积:12,㎡
图文素材:EID图片文字
相关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