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论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猫妈陪你写作文
TUhjnbcbe - 2021/1/11 9:15:00

(写作文是一件很头疼的事情,我小时候一看见作文本密密麻麻的格子会有一种天罗地网的感觉。那么多格子,怎么可能填得满!我用了很多很多年才明白作文本身并没有这么难,是习以为常的假大空的叙事方式让作文变难了。猫妈妈是一位很好的作文老师,她了解儿童,她的语言本真美好,有这样一位老师指导,一定会对孩子的作文有很大的帮助。真诚地向大家推荐。)

小学生里喜欢写作文的,应该不会太多吧?

因为我说似乎可以开课,就有好几个妈妈跟我咨询,问题说来没有新意。我们小时候怎么难,现在的孩子还是怎么难。

比如不知道写什么。

《一件有意义的事》?好像没有扶过老人过街,也没捡过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我的妈妈》?我妈经常凶我,能不能写?

比如写不长。

《愉快的课间生活》?就是“有的人踢毽子,有的人在跳绳,有的人在看书。”图上就这些啊,写不长,达不到字数要求。老师说是因为词汇量不够,要多加形容词。

还有就是不会分段和用标点。

到底怎么才叫一段?这不就是一整件事吗?为什么要分开说?我就喜欢一逗到底,我不知道什么时候用逗号,什么时候用句号。你说一句话完了用句号,到底怎么才叫一句话?

这些问题老师也反复说过解决方案,比如多看书,比如多观察,比如多思考。

但是好像一点用都没有,为什么呢?

我想,不管孩子们现在有多少书可以看,最熟悉的作文范本应该还是语文书。每天上课读回家读,划分自然段总结段落大意,抄写背诵考试。练习这么多,多少都记在脑子里了,写作文的时候就会不自觉想运用。

可是如果仔细看看这些课文,我们就会发现,学起来非常难。

到底难在哪里?

我们来看看二年级的课文目录。

自然科学、历史故事、风景名胜、寓言、诗词、小说,古今中外,你能想到的都有。不得不说编辑下了大功夫,什么都想教给孩子。课文里除了里面提到的知识性干货,还塞满了比喻、拟人、排比、虚构种种种种手法。

综合信息量太大,初学的孩子们无从学起。

比如《我是什么》。讲了水的好多好多特点,知识干货已经很丰富了,这还不够,还得拟人,还得列举,还得形容。

就算水的知识对现在的小朋友们来说肯定是小儿科,拟人大致孩子们也能用一用。但是,这么多关于水的知识,我应该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写呢?为什么讲变成云和讲变成雾,要分段呢?”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觉“这一段,为什么不可以放在最开始呢?

老师的”标准答案“,孩子们满意吗?服气吗?

再来看看更厉害的:

这是虚构小说啊!虚构一个故事,要设计故事背景,要做人设和对白,更别提这篇还充满了隐晦的情感表达。二年级的小孩子吃的米还没你吃的盐多,连撒谎都撒不好,能看出这些道道来再运用吗?

按理说我们能说话就能写作文,我以我手写我心嘛。但是孩子们一看这样的课文,发现跟自己日常说话差了十万八千里,再加上很多老师基于心灵鸡汤式的审美提出的作文要求,他们能不觉得难吗?大人们自己代入想一想,这件事这么搞到底难不难?

猫猫在解决了简单日语之后,每周的日语周记,除了题材太多选择困难症,都是自己完成。不偷懒的话,能写二三十句话,写得也快,十多分钟就完成。为什么?

看看她在学校读得滚瓜烂熟的一年级课文。

是谁吃的?

核桃从树上掉下来了。

一些有洞的核桃里面已经空了。

是谁把核桃吃掉了?

是老鼠吃的。

老鼠从洞的中间把核桃打开,然后吃掉了。

松果掉下来了。

表面有被咬过的痕迹。

是谁把松果吃掉了?

是松鼠吃的。

松鼠吃掉了外面,留下了芯。

一些树叶的碎片掉下来了。

是谁把树叶吃掉了?

是鼯鼠吃的。

鼯鼠把树叶咬下来吃。

他们也会从树叶的中间开始吃。

山上和森林里,能看到各种各样动物吃过后留下的痕迹。

反复运用同一种语言模式,干货型的知识点数量可控,没有任何拟人、虚构、形容和鸡汤,跟日常说话一模一样。

这样的句子,背下来马上就能用。

一年级的孩子能写出这样的作文,还要求什么呢?

有文采?再等十年。堆砌生僻词语不叫文采。

面向2年级到6年级的孩子,试着开个课。

认同本文观点

认同本人不是神仙

阅读过本

1
查看完整版本: 猫妈陪你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