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笼子里关了一只鸟,外面有一只猫扒着鸟笼虎视眈眈。鸟儿发出了声声哀鸣……
以上就是丰子恺漫画《哀鸣》的大体画面内容。百年来没有任何关于这幅漫画的争议,可是一旦作为作文题目,问题就来了。
问题的焦点有两个,一是主题;二是主角。
最主流的答案显而易见:主题是渴望自由;主角是那只被囚禁在笼中的小鸟。
那么问题来了。画面中的猫起到了什么作用?能否不画这只猫呢?
之所以发出这一问,是因为翻开学生的作文,猫在文中占比很大,而且大有喧宾夺主的意思。如果没有这只猫,只画这只笼中鸟的哀鸣,似乎也可以反映出对自由的渴望这一主题。
那么,丰子恺为什么要画这只猫呢?
废话!他画什么是他的自由啊!
他也不知道百年后被作为试题!
他当时看到这个情景,就忍不住画下来了呗!
以上是许多家长的看法。
可是我觉得,丰子恺作为民国著名的艺术大师,又是弘一法师李叔同的得意门生,不可能随便乱画。因为他画集中的每一幅画不仅生动可感,而且大有深意。另外,虽然我不太懂绘画,但也知道艺术都是相通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主题突出,主次分明。
主题我们已经很清楚了,就是关于“自由”的哀鸣,作者寄托了对弱者的深深同情。画的是鸟,画的又不仅仅是鸟。
但是如果如上所述,仅仅画一只困在笼子里的鸟,然后在旁边题字“哀鸣”,是很难成立的。因为鸟在笼中,被人当作宠物饲养,吃喝无忧,是很难像林黛玉那样多愁善感,发出“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样的哀鸣的。毕竟这是个低等的小动物,没有那么多复杂的情愫;就是欧阳修,也只说过“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虽不够欢快,但也不至于哀鸣。我认为,一只小鸟要达到哀鸣的程度,那一定是遇到很大的变故,甚至可能是将死的。古人云: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一只鸟,衣食无忧,突然就哀鸣起来,感觉自己要死了,实在是无法服众吧!
所以,此时,猫的出现就很有必要!它确实是个配角,但却是一个推动情节、突出主题的配角!没它不行啊!
因为他的威胁才是鸟儿觉得大限将至的直接诱因!所以鸟儿发出了哀鸣,因为它无法躲避,无法逃脱,更无法展翅高飞!为什么不能展翅高飞?地球人都知道,笼子的束缚啊!
那么我们的主题就更加清晰并且深化了:当危险来临的时候,自由更显得弥足珍贵。
鸟儿在笼子里,他是可以安逸的。并不是所有的生命都有对自由的自知自觉;只有当他身处险境时,才能凸显出这个自由的重要。
如果没有这只猫,就没法突出危险的降临,就没法突出自由的可贵。
我们再换个角度。假设只有一只笼中鸟,这篇文章是不是就好写呢?
站在出题者的立场,他会不会选择只有笼中鸟而没有猫的一幅画呢?
如果是我,肯定不会!为什么?因为既然要写这样一篇记叙文,必须要有故事情节。情节从哪里来?往往从矛盾冲突中来。如果只有一只鸟,没法形成冲突。那只有从画面外想象。那,估计孩子们编的故事将更加离奇,更加无边无际。
综上所述,猫,不能少!
END
(文字:材料来源于张老师的泉眼有声课
制作:徐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