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以下简称IUCN)宣布,将大熊猫受威胁程度由“濒危”降为“易危”。
IUCN会定期发布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作为衡量全球主要物种生存状况和受威胁状况的清单。其将物种濒危等级由高到低分为灭绝、野外灭绝、极危、濒危、易危、近危和无危7个级别。大熊猫“降级”是因为,在中国,大熊猫野生种群渐渐恢复,对偷猎的打击和对栖息地的恢复也有显著成效。但这并不意味着大熊猫是不需要保护的物种。
人们在网上或动物园看到的圆滚滚往往憨态(sha)可掬(fufu)。因这别样的属性,有人甚至可以长时间蹲守屏幕前,看熊猫吃竹子、打滚、发呆、抱工作人员大腿的视频,乐此不疲,莫名享受。
图源:giphy
但从野生动物保护的角度来看,这并不是真正健康的大熊猫应有的样子。大熊猫容易被圈养,但它终究是野生动物。从事熊猫保护的人主要是在野外做工作,他们无法获得铲屎、抱大腿等“福利”,不但很少与熊猫相遇,而且随时面临天然或人为的危险。
生活在野外的大熊猫本熊,同样无法“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在险象环生的真实世界,圆滚滚得和其他动物一样,先学会保护自己,才能活下去。
你可能要问了,那么,保护工作该多没意思啊,见不到熊猫,还有啥乐趣可言吗?
为什么要保护大熊猫?
在我们即将去到的唐家河保护区多平方公里的山林中,生活着大熊猫、金丝猴、羚牛、藏酋猴、小麂、毛冠鹿、中华鬣羚、野猪、果子狸、豹猫、水獭、狗獾、*喉貂等重要野生动物。包括工作人员在内,人们在当地的野外遇到大熊猫的机会微乎其微(不过,你还是随时随地能见到它的小伙伴们)。
然而,在动物保护领域,大熊猫同时兼顾“伞护种”“旗舰种”的角色:它知名度高,生存的区域能覆盖很多其它物种的栖息地。保护大熊猫,同时也就保护了更多的物种与环境。
“伞护种”需要的生存环境能覆盖许多其他物种,只要获得保护,就能连带保护许多别的物种。围绕伞护种建立动物保护区,始终是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方向。
旗舰种并不一定会有像伞护种那样需要特殊的生存环境,除了珍稀保护价值,主要得能卖萌,能招人喜爱,能吸引眼球。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大熊猫对中国的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来说会是徽标般的物种。
人为什么要花那么多时间和财力保护遥远的野生动植物呢?因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单一的世界虽然整齐,但抗冲击能力极低。以大熊猫为例,它们的食谱很单一,只吃竹子和竹子周边。竹子一旦开花,或者当地的竹子出于某种原因不再生长,熊猫就面临灭顶之灾。这是生物多样性单一的极端案例。
大熊猫的数量虽然已得到有效恢复,但它们面临的风险依然存在,人类有必要继续为它们恢复健康的环境。
足够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也能给人和其他生物提供更多选择,增加地球抵抗自然或人为风险的能力。这样崇高的使命,当然不能用“能不能获得卖萌的满足”来衡量其成就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类不能等到失去生物多样性的时候,再去发现它的可贵,总得有人为这项重要的事业做点什么。
是谁在保护大熊猫?
既然保护大熊猫、保护野生动物是如此必要的工作,那么,都是谁在做相关的事情呢?
1.*府
在保护野生动物方面,*府不仅是单纯地做财*投入,更有法律、*策体系的不断完善,落实生态保护和环境恢复工程等等。各级*府、相关部门的投入事无巨细,这也是为什么,近些年来,大家都能切实感受到中国生态环境的改善。
2.民间环保组织
国内外的民间环境保护组织是环境治理体系的主体之一,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填补*府工作的空白。它们可以灵活收集一线资料和数据,也像一种润滑剂,方便、直接地与社区阶层打交道,调节企业、*府和公众之间在环保议题上的关系;它们也是监督员,引入公众参与,倒逼企业规范生产,最大限度减少环境违法行为;它们还是服务员,科学常识的传播和扩散,很大程度上需要仰赖这些民间组织的力量。
3.科学家
科学家通过对野生动物的行为、生态、栖息地选择、营养、进化,迁徙等方面做科学研究,为一线保护提供技术支持。比如,富于薄荷芳香的大熊猫粪便对科学家来说,是世间珍宝,不能轻易荒废。科学家捡到这些粪便,可以提取动物的DNA,判断它们都吃了什么,这一区域有多少种动物,某些动物是不是属于同一家族,它们是从哪里迁徙而来,甚至可以上溯动物祖辈的行为、生态、栖息地选择等。
4.村民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生态保护工作和村民之间相关度不高。人们甚至以为,村民是和野生动植物抢夺生存空间的人。
然而,随着生态保护的深入,科研人员和*策制定者越来越意识到,在中国的许多地区,原始朴素的信仰和当地传统文化都使保护野生动植物成了天经地义的事。而且,村民如具备保护动物的科学知识,可以转变为非常好的保护者。因此,越来越多的机构致力于让村民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与野生动植物和谐共存。我们之前提到的关坝村便是这类保护实践的典范。
5.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特殊生态系统进行科学研究为主要目的而划定的区域,由*府管理。保护区管理局下设保护站、管护点等。保护站工作人员在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第一线从事复杂、全面的工作,从护林防火、反偷盗猎、区域保护,到社区宣传、动植物研究、自然教育等,不一而足。
(1)巡护
巡护是保护站的基本职能。保护站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每天都会做巡护,在这个过程里,对保护区反偷盗猎情况、森林病虫害情况、保护区资源情况等有所了解。保护站还会定期做高强度的生态监测,和森林公安联合反盗猎。巡护员需要拥有强健的体魄、过人的勇气,甚至不怕死的精神。
(2)研究
为了研究和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者在巡护过程中会安装大量红外相机,代替人类对指定区域做全天候监测。有了足量设备的加持,人们可以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开展科研与保护相结合的日常工作。服务于保护的科研带来的正面影响,也可以吸引更多人参与到保护工作当中。
(3)自然教育
除了常规工作外,在巡护和科研的基础上,对外开展自然教育,也是很有效的环保宣传方法,公众可以通过这样的机会了解巡护工作,学习动物保护相关的知识和方法,成为人群中的“科学家”。
一线的保护站工作如此琐碎辛苦,工作人员即使从事部分研究工作,这些成果也因为不够“前沿”,难以直接获得学界的青睐。即便如此,仍有一群热忱从事野保的青年人守在一线。
白熊坪保护站
我们在唐家河之行即将去到的“据点”之一——白熊坪,就是保护区内一处位置非常偏远的保护站。
几年前,这里只能靠小型水电站供电,这样的设备有时会出问题,保护站工作人员除了完成日常工作,自己做饭,确保自身能量补给,为避免这里真的变成“荒野中的孤岛”,他们偶尔还需要自己维修发电设备……
经过工作人员数年的辛苦重建,现在的白熊坪保护站才能“有路有车”,拥有相对稳定的电力,顺利保障更多工作。
保护野生动物不是一小撮人的事,与广袤的野外世界相比,一个人,乃至一个团队的力量都显得渺小。因此,保护站每年都会开放志愿者名额,让有一技之长的你也有机会参与野生动物的研究与保护。
还等什么?一起守护唐家河的小可爱鸭!
项目详情
四川岷山生命基因库守护计划
广元
时间
年05月01日-05月05日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称为“中国的肯尼亚”,地形条件复杂,拥有十分丰富、稀有的动植物资源,被中外专家誉为“天然基因库”和“生命家园”,这里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云豹、绿尾虹雉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以及珙桐、连香树、水青树等重点保护植物。在这里,看见各种野生动物的几率为%。为了精心守护这片”生命家园“,日常巡山、野外观测记录,这些看似普通却异常艰苦、日复一日重复的工作,每天都有人在坚持。
年“五一”,欢迎你和ASDAN全球志愿者一道,到唐家河参与野生动物保护!你有机会走进偏远却鼎鼎大名的大熊猫野外观测站,跟随守住荒凉、用青春保护野生动物的年轻人的脚步,成为守护者之一,为保护区内生态保护和管理方案提供可靠数据和资料,为守护生命基因库贡献力量。
关于项目指导老师刁鲲鹏、顾伟龙的介绍,请参考:
在白熊坪,保护大熊猫的年轻人
白熊坪奇人之跨界潮人顾伟龙
本文用到的多数野保知识,以及唐家河保护区动物、风景图片也来自他们
项目日程
为什么选择ASDAN
01
02
03
一项活动,三张权威证书
(1)英国高等院校招生办(UCAS)英国课程局(Ofqual)认可的志愿服务证书;
(2)最高60小时志愿服务时长官方认证;
(3)当地保护区或公益组织等颁发的志愿服务证书。
研究性公益
(1)志愿公益项目结合研究性学习,使同学们在志愿活动中获得引导,有计划地调研当地各类社会、教育、社区、文化、环境和动物保护等相关课题,深入思考和探究,完成具有学术能力提升价值的调研报告。
(2)选定兴趣课题后,还可以继续参加EPQ研究性学习认证,以获得大学申请加分和世界名校降分录取。详见EP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