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动物园大熊猫馆,有一位在岗位上坚守了32年的大熊猫饲养员,他与大熊猫长期相伴,把这些可爱的大熊猫当作亲人,几乎每一个春节都是陪伴大熊猫共同度过的,他被称为大熊猫“奶爸”,他就是马涛。
马涛今年51岁,是北京动物园饲养队大熊猫馆班长。
每天上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先观察几只大熊猫的情况,这是“奶爸”日常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从参加工作当上大熊猫饲养员的第一天起,马涛就跟着师父对动物进行行为观察和采样。
身为大熊猫“奶爸”,每天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为熊猫“量身定制”食谱,除了新鲜的竹子、竹笋外,他还会将苹果、胡萝卜、鸡蛋、窝头等食物进行配比,保证大熊猫的营养均衡。
马涛说:“大熊猫一天得吃八顿饭。四顿正餐,四顿水果,如果深夜饿了还得准备夜宵。大熊猫是独居动物,食量各不相同。”
每年春节,马涛都会用特别的方式给大熊猫过年。他把食盆、食槽彻底洗净,如果有破损,还会换新的。
除夕之夜,为了讨个好彩头,马涛会给大熊猫准备一顿特别的过年大餐,例如用胡萝卜条儿在地面上摆成“旺”字,寄托美好的新春祝福。
每年除夕夜,值班的马涛一个人陪伴大熊猫度过。他说:“刚开始,最大的挑战是孤独,那时候互联网还不发达,也没有智能手机,只能靠一部座机与外界沟通,无事时只好靠看报纸杂志解闷。零点钟声响起,我就跟大熊猫们说:过年啦,大家又要长大一岁啦!”
从业32年,马涛饲养过近20只大熊猫,对大熊猫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工作中,他自创的“马涛工作法”——通过“一查二唤三观四测”,能迅速判断大熊猫的健康、行为等状态是否正常。
大熊猫每两个月要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包括采血、听诊、B超等。为了减少麻醉对大熊猫身体上的伤害,马涛带领饲养员们尝试用行为训练的方式,让它们配合体检。
“做一名合格的饲养员,一定要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马涛对待大熊猫,就像对待家人一样,他介绍说:“在野生状态下,大熊猫的正常寿命是20年左右。在动物园里经过精心照料,大熊猫的寿命已经延长到30年左右了。
在马涛眼中,饲养员的岗位是平凡的,但他们所饲养的是珍稀的“国宝”大熊猫,又让这份工作变得不平凡。
“我们平时都会跟大熊猫互动,日积月累,它们会熟悉我们的声音、气味,建立起彼此之间的信任。动物很单纯,跟它们相处的时候很舒心,它看你的眼神特别像跟亲人之间那种交流。对着它们的时候心里软软的。”马涛说。
END
RECOMMEND推荐阅读●青史留名“彭拍板”追忆彭湃烈士之子中国核潜艇首任总设计师彭士禄
●那英的优点和缺点都是……
●看三星堆上新,聊聊蚕丛、鱼凫、杜宇、鳖灵这些大神
监制:李浩张彪编辑:张琳戴武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