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野化培训与放归
科考内容
1.监测大熊猫野化训练
通过减少人类的接触来训练和培养大熊猫的野性,减少圈养大熊猫对人类的依赖。
2.监测大熊猫繁殖行为卧龙基地的大熊猫繁殖工作对大熊猫的保护和研究非常重要。
3.监测潜在的放归地生态环境野外的样带调查是CCRCGP的重要研究项目之一。
大熊猫作为全球濒危的标志性物种之一,深受世界各地人民的喜爱。然而,近年来野生大熊猫的数量急剧下降。滥砍滥伐造成的大熊猫自然生境毁坏和片段化,导致曾经完整的大熊猫种群被分离成许多小型的亚种群。小种群会因为近亲繁殖而使遗传多样性降低,从而导致生境的继续丧失,最终使小种群进一步缩小。
将经过野化训练的人工圈养大熊猫重新引入小的野生种群中去是保护大熊猫种群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这样不仅能够把新的基因引入种群,减少近亲繁殖的风险,增加遗传多样性,而且能够获得更多被救助的野生大熊猫重新放归野生种群的经验。通过对放归个体的监测可以持续累积大熊猫行为生态、繁殖、疾病等数据。
将经过野化训练的人工圈养大熊猫重新引入小的野生种群中去是保护大熊猫种群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这样不仅能够把新的基因引入种群,减少近亲繁殖的风险,增加遗传多样性,而且能够获得更多被救助的野生大熊猫重新放归野生种群的经验。通过对放归个体的监测可以持续累积大熊猫行为生态、繁殖、疾病等数据。
科考介绍
集合地点:成都双流机场
科考地点: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卧龙基地
体力要求:中等(包括山路上徒步4小时)
科考天数:7天
科考日期:年7月16日—7月22日
研究领域:生物多样性
研究目的:为人工繁育的大熊猫如何适应野外生存条件而进行野化训练。
首席科学家
张和民教授: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主任,卧龙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曾攻克大熊猫繁育三大难关,并多次陪同习近平主席就“熊猫外交”进行国际出访,被国内外媒体亲切地誉为“大熊猫之父”。
科考日程安排
(以下日程仅批准守望地球野外科研志愿者参与)
第一天:成都—卧龙
成都机场前往卧龙保护区,经停映秀参观地震遗址,下午到达基地,晚饭后布置活动安排。
第二天:核桃坪第一期野化培训区
核桃坪基地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最早的大熊猫饲养、繁育研究基地。科考队员们在基地科研团队的带领和指导下,了解野化培训大熊猫的生活习性。
下午与专家面对面,系统学习大熊猫野化培训与放归的全面知识点。晚上科考总结。
第三天:大熊猫野化培训场
由大熊猫野外调查专家带领,前往世界上第一个大熊猫野外生态观察站“五一棚”因当时观察站的帐篷距离水源地有51步台阶,于是取名“五一棚”,学习无线电使用方法。
第四天:耿达神树坪基地
神树坪基地是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在年汶川地震后重建的大熊猫基地,上午按比例亲手制作大熊猫宝宝的副食“窝窝头”,为大熊猫宝宝提供最好的食物与营养;协助科研团队对大熊猫粪便所包括的生物体征和细分数据,做出全面的统计和分类,并进行熊猫日常行为的详细监测。
第五天:卧龙保护区周边社区生态调查
卧龙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当地藏族和羌族人口居多,科考队员们将跟随邓生保护站杨老师听其讲述大熊猫传说及各民族特点。
午餐前,队员们将自行采摘中午所需的食材,并在足木沟进行野炊,同时了解卧龙的农耕文化、水土流失情况。
午餐结束后,队员们将在杨老师的指导下深入当地居民社区,进行调查记录,并了解大熊猫对于当地居民生活带来何种影响。
第六天:邓生大熊猫野外栖息地
邓生原始森林是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的著名自然保护区,也是大熊猫野外栖息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大熊猫伴生物种资源。
全天:跟随邓生保护站拥有十余年野外工作经验的专家,深入邓生大熊猫野外栖息地,在原始森林中观察该栖息地的自然环境及动植物资源,协助专家进行野外巡视,沿途安装和检查红外相机,确保相机能够24小时记录到大熊猫和其他重要伴生动物在野外的珍贵影像。
晚间:当日科考交流与总结后,参加卧龙当地锅庄晚会。
第七天:卧龙基地——成都机场
科考结束,乘车返回成都双流机场
野外科研志愿者证书
完成野外科考工作的野外科研志愿者,将获得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总主任–“大熊猫之父”张和民教授,以及守望地球创始人谌良仲先生联合颁发的野外科研志愿者证书,用以表彰野外科研志愿者对保护大熊猫这一珍稀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作出的宝贵贡献。
活动说明
Q:科考地是否安全?
A:守望地球野外科研志愿者工作的地点位于保护区的核心区,只有保护区工作人员及守望地球野外科研志愿者才能进入,游客是无法到达的。
Q:科考地气候如何?
A:四川卧龙地区夏天温度平均范围在18°到30°C之间,早晚温差较大,天气潮湿,需准备雨具、外套。
Q:科考地住宿条件如何?
A:守望地球野外科考志愿者会入住保护区附近的酒店,是两人标准间,条件良好,酒店每日提供早晚餐,饭菜干净卫生,营养均衡。
Q:为何需要带笔记本电脑?
A:每天晚上,守望地球野外科研志愿者需要对一天的工作及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总结,以PPT的形式向大家展示。
Q:需要携带哪些出行装备?
A:服装:长袖;长裤;户外防滑鞋;雨衣。
户外装备:日用背包;防晒霜;水瓶。
项目反馈
野外科研志愿者感想
王同学:
接下来的5天,是与大熊猫,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日子。这段时间里,作为一名合格的铲屎官,曾荣幸地给大熊猫、小熊猫还有黑熊清扫过粪便。在清扫它们的圈舍,为大熊猫做窝窝头,去保护区观测的工作过程中,是真真切切感受到工作人员工作的不易,他们怀着对动植物、对自然的万分热忱,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我想,我们应该拿出最虔诚的态度去感谢、尊重他们那些默默无闻却意义重大的付出。发现,只有当我们走进自然时我们才能真正挣脱城市的繁华和喧闹,那颗心才能怀着对未知的好奇,和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而这,就是属于我们的最初的本心了。看着圈舍里的动物,尤其是看到黑熊和小熊猫在圈舍外围不停地转圈时,涌上的只有一份苦涩,将它们圈养,这究竟是我们对它们爱的保护还是无情的限制,不能回归自然,逐渐褪去野性,也不失为一种残酷。不管怎样,从此,要好好爱护我们的自然,用尽全力让他保持着最初的模样,不让他再受到伤害。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要感谢,感谢来自不同地区的我们的相遇,感谢老师7天的用心照顾,感谢这次机会,让我们成长。但愿,以后,能记得这七天的所有美好。
张同学:
来到四川卧龙,这个以大熊猫闻名的城市,我感觉我的身份由一个只会赞叹大熊猫可爱的旁观者变成了一个参与到保护大熊猫和自然环境的活动中的参与者。曾经,我只能远远地观看大熊猫,除了大熊猫很可爱、爱吃竹子、曾经是肉食动物以外,我对大熊猫的一切一无所知。通过这次活动,我第一次打扫了大熊猫的圈舍,第一次近距离观察和照顾大熊猫,第一次能够与大熊猫同框。经历了保护区工作人员的辛苦工作,观看了关于大熊猫的纪录片,我体会到了中国能够在繁育大熊猫领域成为世界第一的艰苦与不易。同时,我也开始了解关于国家保护动物的知识。大熊猫憨态可掬,小熊猫活泼可爱,黑熊慵懒强壮。同时,我也深刻地认识到人类的存在对野生动植物的影响。在人们过度砍伐开荒时,可曾从未预料到这些行为会给野生动物带来哪些危害,然而等到一些物种濒危时,人类才认识到自己犯下的错误、开始保护环境。很多动物濒危,可能不是因为自然灾害,而是因为一些人为因素阻碍了它们的觅食、迁徙、繁殖。大熊猫是很多由于人类破坏自然环境而濒危的动物代表,还有许多动物或者植物因为人类对环境的破坏而数量减少甚至濒临灭绝。我们需要保护的不仅仅是可爱的大熊猫,还有所有的野生动物和植物。保护了这些动植物,才能维持好生态系统,保护好我们人类自己。
志愿者海外大学录取榜
费用清单
费用包含:
守望地球野外科研志愿者科考费
首席科学家、助理首席科学家、科研助手、讲座、器材损耗
科考期间所有交通安排,包括车辆,所有食宿安排
全程专业领队
行程单里列出的活动项目
意外保险和紧急医疗救助
报价不含:
抵达集合地(成都双流机场T2航站楼)交通费用
全程住宿单间差费用
护照费用
公证和认证的费用
司机、向导超时加班费用
个人消费
行程中未列明项目
北京外企服国际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西大望路15号外企大厦B座12层室
杨老师
-
手机:
邮箱:yang.dong.hao
fes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