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论坛

首页 » 常识 » 种类 » 富贵舔中求
TUhjnbcbe - 2021/8/1 0:22:00
北京哪个医院治白癜风病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cjzz/130905/4251012.html

声音:佳佳

配乐:HighBrowLowDown

哈喽大家好,欢迎你回到指叔的读书笔记做客,今天佳佳继续给你读股票方面的书。咱们散户投资者要想了解一家公司,一般就只能,读读研报、财报,或者去网上搜索一些公开资料,而根本无法亲身去上市公司调研。就算你恬个脸真的去了,人家公司高管也根本就懒得接待你,你在大门口掏出手机,打开同花顺,告诉对方,你是这家公司的股东,想进去做市场调研?估计传达室的大爷,会用一种“瞅神经病”的眼神打量你,然后直接就给你拒之门外了。

所以,那些上市公司高管们、那些机构投行的分析师们,在我们散户的眼里,就显得特别的神秘,特别的高不可攀,似乎就是,和咱们完全不是同一种生物的感觉。平时我们也只能通过一些影视作品,去意淫金融精英们的圈子文化。那在这些专业机构的眼中,资本市场又是怎样一种生态呢?站在云端的他们,真的能够一览众山小吗?

诶,今天佳佳就给大家带来了一本书,书名叫做《避开股市的地雷》,作者张化桥,先后在里昂证券、瑞士银行、汇丰银行担任过宏观分析师,以及中国投行部的主管,还在深圳某国企担任过董事,算是典型的金融精英了。在这本书里,张化桥将为我们介绍一个“有血有肉”接地气的,金融高端圈子。

本书的开篇,作者回忆自己年,还在堪培拉大学做金融老师,但就他的学历而言,如果他回国发展,其实职业的选择面还是很宽的,比如,在香港的随便哪家商业银行里,他都可以拿到50万港元以上的年薪,差不多就是40万人民币起步,这个收入摆在作者老家湖北荆门,完全就是一个天文数字,而如果他选择去投行工作,年薪则是万港元,也就是万人民币起步,即使在今天,这都是一个非常体面的收入水平。

所以作者毫不犹豫的,就跳槽到了香港的投行发展,并且一干就是15年,尽管他拿了那么多年的高薪,但作者说,他的心里始终是很惭愧的,因为无论是对雇主、对客户,或者对社会来说,他觉得自己完全就不配拿这么高的工资。

作者先是举例了,他在里昂证券时候的顶头上司,这是一个,叫做吉姆的老外,负责大中华地区的宏观经济研究。不得不说,吉姆的工作态度十分勤勉,他坚持每个季度,都要写一本亚洲地区的宏观经济分析报告,会对每个国家的GDP、汇率、CPI,等等这些指标进行预测,作者作为吉姆团队中的一员,觉得这种预测报告简直就是扯淡,完全就是自欺欺人,因为宏观经济的变量因素实在太多了,失之毫厘就会谬以千里,而他们这些分析师,无非就是在上一期的模板上,参考一些数据,再结合少量拍脑门儿的原创,最后得出一个所谓的“预测结果”,只要这个结果,不偏离行业主流观点,就可以堂而皇之的拿出去贩卖了。因为预测对了,就是我英明神武,预测错了也没关系,因为行业主流都是错的,然后就集体揪住某个事件,说它是黑天鹅,喏你看,出了黑天鹅所以才预测错的,这怨不得我。

那什么样的傻叉,会来买这些分析报告呢?作者接待最多的,就是内地的省*府、市*府的招商团。领导们带着几百人,甚至上千人,在香港住最昂贵的酒店,煞有介事的听一场分析会,说一些煞有介事的大话,然后大吃一通。领导就带着喽啰们,去采购LV包包、化妆品,还有西服、手表去了。

作者经常会遇到一些莫名其妙的人,这些人对会议的内容一点兴趣也没有,他们来香港就是给领导们的奢侈消费买单的,但你可别小瞧了这些人,领导让他们来买单是瞧得起他们,给他们面子,成百上千的人想来买单,但是没有机会。

按理说,这种招待活动就是走走流程的事,客户是抱着度假的目的来香港的,比起工作内容来,他们更关心美酒佳肴、豪华酒店、奢侈品消费。但作者像个二愣子一样,在中国财*部的一次发行债券的事情上,提出了不同意见,他说财*部在国内发“年化5%”的债券,拿融到的钱,去买“年化3%”的美国国债,抛开汇率风险不说,利息上来就亏了2个点,这不明显有病吗。

结果作者显然是捅了马蜂窝,当天就被里昂证券给辞退了。不过是金子总会发光,半年后,作者又被挖到了瑞士银行中国股票研究部担任主管。有了前车之鉴,这一回作者学乖了,夹起尾巴做了7年的乖宝宝,在这7年里,作者有5年,都被《机构投资者》杂志评选为“中国分析师第一名”。但这并不是因为他做的分析有多好,恰恰相反,他对公司的利润预测,对股价的预测,完全没有准确性可言,他给出的买卖建议,一半对一半错,几乎就和抛硬币差不多,但我们并不能说他是滥竽充数,因为整个行业的所有人,其实都是吹着滥竽,装腔作势。就比如利润预测吧,只要你稍微知道一点会计常识,就应该明白,把企业的当期利润调整10个百分点,简直就跟玩儿一样,但这些股票分析师们,竟然还花里胡哨的写了十几页纸,把企业的业绩,预测到了个位数,简直滑稽。至于说股价预测、买卖建议,这些就更是扯淡了,因为影响股价变动的因素更多,一天之内5%的震荡根本不需要任何的理由,你分析师又凭什么能做出预测呢?

抱着这样的自我怀疑,作者又跳槽了,这一回,他被一家叫做“深圳控股”的国企挖过去,当执行董事兼首席运营官,深圳控股给他开了更高的待遇,让他无法拒绝。深圳控股,是一家在港交所上市的地产公司,实控人是深圳国资委,作者去了之后,正好赶上年香港股市暴涨,叠加内地楼市暴涨,所以深圳控股的股价,在两年内翻了6倍。但是作者感觉自己对此并没有什么贡献,只是赶上了大势,完全就是躺赢。

没两年,作者又被老东家瑞士银行,以更高的待遇挖了回去,这一回作者不研究宏观了,也不研究股票了,而是去了收入最好的投行部。也就是,帮助企业IPO、发债、并购这些业务。不得不说作者的狗屎运还是相当不错的,他刚离开深圳控股,就赶上了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股价房价都开始下跌,作者能在危机降临之前潇洒离场,也完全就是老天爷眷顾,运气好而已。

到了瑞银投行部之后,作者更加惭愧了,因为工资实在是太高了,他感觉自己完全不配拿这么高的薪酬,其实除了作者,他的那些同事们也有同感,所以投行部每个人都是工作狂,都很努力地在工作。一个质地不怎么样的IPO项目,都有7、8家投行参与竞争,出现严重的重复劳动,比如一本招股说明书,需要大几十个人参加讨论吗?所以在投行圈子里的一条潜规则,就是与其把工作做好,不如在客户那里当舔狗,表现自己。

年,有家大企业计划发行可转债,瑞士银行作为业内响当当的老牌机构,是最先得到风声的。然后作者下午两点,就赶到公司办公室,但是从董事长,到总经理,甚至连财务总监都不愿意出面接待他们,说领导正在忙,就让他们在会议室里等消息,这期间不断有别的投行陆续得到消息赶过来,到下午5点多,已经有4家投行参与竞争,会议室里已经坐满了人。

这时候公司高管才出现,高管很强势的,讲出了这次可转债的承销条件,条件有些苛刻,但是高管表示,参与竞争的投行必须接受这些条件,否则不能入局。于是乎,每个投行的代表都开始紧急地给总部打电话、发邮件,与此同时,又有几家投行得到消息,陆续赶来加入角逐,此时会议室已经人满为患水泄不通了,僧多粥少,投行这边并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所有竞争者都答应了公司的条件。

到了晚上9点,更多的投行参与了进来,会议室的拥挤蔓延到了走廊和电梯间,这时候公司忽然改口,说,现在公司不缺钱,不打算发可转债了,大家散了散了,回家洗洗睡吧。

都是千年的狐狸,自然没谁相信公司演的这出聊斋,第二天一大早,昨晚的原班人马就又进驻了公司的会议室,他们从早上九点坐到下午三点,公司还是那句话,不发债了,大家散了吧。可依旧没有人走,到了下午五点,果然又有公司领导出面,接着讨论价格和其他条款,这时候又有三家投行加入了角逐,整个乱套了,所有人都在四处游说,求爷爷告奶奶,托私人关系,整个会议室里几乎要窒息了,二手烟、喧嚣吵闹,紧张的气氛让作者肾上腺素飙升,他也疯狂的打电话,大喊大叫,一直闹到了晚上九点多,结果公司这边又出来说,可转债不发了,这次真的不发了,大伙儿散了吧。

那上市公司几次三番烽火戏诸侯,到底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投行这边,又会如何应对呢?关于这个话题,咱们就留到下一期再和你分享吧。这里是指叔的读书笔记,我是佳佳,咱们回头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富贵舔中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