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时节,在四川省绵竹市广济镇三江村大山深处,峰峦叠嶂,银装素裹,两只可爱的野生大熊猫在雪地里撒欢翻滚,憨态可掬的模样惹人怜爱。随着绵竹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已连续三年拍到了野生大熊猫活动影像,并且年首次拍到两只熊猫同框画面。令人惊喜的背后,凝聚着绵竹上下推进生态修复、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和干劲。
近年来,绵竹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从全域角度布局,不断推进生态文明改革,补齐生态环保短板,抓实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努力推动绵竹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如今,一幅自然和谐、载满乡愁、宜居宜业的绵竹生态文明建设美好图景已然绘就。
加快生态修复打造“绿色”名片!
初春时节,驱车驶入清平镇棋盘村,鲜花盛开,鸟鸣啾啾,错落的村居与远山青黛相映成辉。来到该村芍药沟磷矿井硐关闭点,只见山顶郁郁葱葱,山下绿田环绕,仿佛置身一幅绿色天然画卷。这得益于绵竹市全面推进“矿山复绿”工程取得的成效。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典型的认识和做法。多年吃“资源饭”,超强度、大规模、粗放式的开采矿石,给绵竹留下了山体裸露、矿坑疮痍的“生态伤疤”。绿水青山才是真正的金山银山,成为了绵竹市上下的呼声和共识。
生态绵竹,绿色必须成为发展“底色”。近年来,绵竹市坚持*府主导、属地负责、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全力加快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裸露、残破的山地被精心“医护”,关闭的矿山重新披上了“绿装”。绵竹市启动多个矿山复绿治理项目,通过全面彻底的生态修复,为生态建设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让一片片绿水青山得以重现。截至目前,绵竹市共关闭井口口,对矿区周边实施生态复绿面积10.38公顷,奏响了生态优先的“进行曲”。
每年3月,在绵竹市委、市*府的号召引导下,绵竹市广大干部群众、志愿者都积极参与到春季造林绿化和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中。从城市到农村,从山区到平坝,从路边到河畔,种下株株树苗,播下片片新绿,在绵竹大地掀起新一轮造林绿化热潮。
据悉,仅年,绵竹市义务植树面积达到7.4亩,完成义务植树93.63万株,适龄公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93.2%。通过加强山地森林保育,人工造林0.54万亩,中幼林抚育0.96万亩,低效林改造0.22万亩。以此为契机,绵竹积极开展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厚植传承历史文化,加大宣传保护力度,形成高位推动、部门互动、上下联动、全社会参与的良好局面,倡导全社会爱绿、植绿、护绿新风尚。
守护熊猫栖息地筑牢生态大屏障!
“绵竹连续三年拍到了野生大熊猫和多种珍稀动物活动影像,此次还拍摄到了两只大熊猫同框画面。”年5月20日,记者从绵竹市自然资源局了解到,四川九顶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绵竹管理站从取回的40台红外相机里发现10台拍摄到了野生活体大熊猫的活动影像。这次拍摄到的图片和视频角度多、时间长,更多地反映了大熊猫野外生活习性,从侧面反映绵竹生态环境良好,熊猫种群在有效繁衍和发展。
据悉,近年来,绵竹市进一步完善生态保护机制,加快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同时组织大熊猫国家公园涉及的行*村与德阳管理分局签订了集体林管护协议和熊猫生态小镇建设,保护好大熊猫栖息地原生态环境。依托大熊猫国家公园科普宣教中心,以实物、模型、展示、视频转播和互动体验等形式,做深做细大熊猫保护的“宣传、教育、贯彻”,持续擦亮大熊猫入口社区这张靓丽名片,开创了大熊猫保护新模式。
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德阳管理分局指导下,大熊猫国家公园绵竹管理总站、大熊猫国家公园德阳片区法庭、大熊猫国家公园绵竹片区检察工作站在绵竹市挂牌成立;大熊猫国家公园清平入口社区正式开放,成为德阳地区首个开放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入口社区。
守护绿水青山,收获金山银山。绵竹市以大美乡村建设为载体,加快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组织体系、阵地建设和队伍建设,越来越多的志愿服务者参与到生态文明志愿服务活动中,宣传推广绿色发展主流价值观,全社会生态文明共建共享良好氛围日益浓厚。
探索转型发展路乡村振兴有底气!
蓝天白云,溪水潺潺。盛夏时节,走进广济镇云盖村,悠然惬意的田园风光吸引了无数游人纷至沓来。“环境美丽了,每到节假日房间便供应不求,旅游发展让我们的生活越过越红火。”从矿工化身为民宿业主,郑邦华一句话道出了绿色发展给当地带来的改变。
原金花镇有着丰富的矿山资源,多年来,炸山采矿曾是当地村民的生存之道。随着九顶山自然保护区探采矿权清理整顿工作的快速推进,金花镇走到了转型发展的十字路口。
生态文明建设的号角已经吹响,探寻转型发展之路的目光开始转向山上丰富的旅游资源。年下半年,原金花镇紧紧围绕“生态乡村旅游”发展定位,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以乡村民宿旅游为纽带,带动观光农业、商贸餐饮等产业新型经济发展,打造了康养民宿旅游新名片。
在清平童话小镇,浪漫的星空屋、充满童趣的小火车、五彩斑斓的农房、趣味十足的熊猫科普馆与黛青色的山脉和流动的云彩相映成趣,让人流连忘返。从矿山关停到生态修复,再到打造童话小镇成功创建全国4A级旅游景区,清平镇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就实现了“矿区变景区、家园变花园、颜值变产值”的华丽转身。年11月,更是借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上榜“成渝潮流新地标”。
如何走好绿色发展之路?绵竹一直在积极探索。近年来,绵竹市坚持以生态治理为优先战略,做足绿色生态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文章,持续做强做大“生态经济”品牌,推动绿色生态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逐步形成以清平童话小镇、九龙山地运动小镇、麓棠玫瑰温泉小镇、孝德年文化小镇为代表的绿色休闲旅游特色小镇发展格局。如今的绵竹,坐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最具魅力乡村旅游目的地、四川省首批林业生态旅游示范县、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县等“金字招牌”,绿色已成为这座城市最亮丽的底色,处处焕发出新的活力。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今天的绵竹,乡村振兴的画卷越展越宽,绿水青山间的乡愁越来越浓。
作者:周韵,尹翔
来源:四川学习平台
时间:年7月20日
编辑:荣悦含,施凯瑶审核:戴小文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