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论坛

首页 » 常识 » 种类 » 大熊猫栖息地变化
TUhjnbcbe - 2021/9/14 1:13:00
白癜风治疗的医院 http://m.39.net/pf/bdfyy/

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也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大熊猫学名为Ailuropodamelanoleuca,在分类上隶属于食肉目(Carnivora)熊科(Ursidae)。在全世界熊科8个物种之中,大熊猫食性最为特化,主要以竹子为食。

历史上,大艨猫曾广泛分布在我国东部至南部的广大区域。化石记录显示,大熊猫的分布范围曾北至华北地区的北京周口店,南达现在的缅甸与越南北部。然而,由于过去数千年间气候、环境的变化,以及日益增强的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栖息地丧失与退化,大熊猫的分布范围急剧退缩。到20世纪下半叶,野生大熊猫仅残存在从秦岭至四川盆地以西人迹罕至的山地森林中。

当前,大熊猫分布在我国中部至西南的6个山系内,从北到南依次是秦岭、岷山、邛崃山、大相岭、小相岭和凉山。其中,秦岭山系位于陕西省南部,岷山山系位于甘肃省南部至四川省北部,邛崃山、大相岭、小相岭和凉山山系位于四川省中部至南部。根据年2月发布的全国第4次大熊猫调查的结果,截至年年底,这6个山系中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约为只,野生大熊猫栖息地总面积为2.58×km2,潜在栖息地总面积为9.1×km2,分布在陕西、甘肃、四川3省的17个市(州)、49个县(市、区)。

野生大熊猫偏好没有人为干扰的成熟原始森林,自然状态下具有较高的繁殖成功率与幼崽成活率。当前,野生大熊猫面临的主要威胁来自栖息地破碎化、放牧干扰等。随着大熊猫分布区内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大熊猫栖息地被道路、农田、水库等各种因素切割,造成其栖息地呈斑块,种群也随之出现较为严重的破碎化。全国第4次大熊猫调查的结果显示,目前大熊猫野外种群被分割为33个局域种群,其中24个局域种群存在较高的生存风险。近年来,部分大熊猫栖息地内散放家畜出现快速增长,在局部造成大熊猫栖息地质量的退化,对大熊猫的生存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

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在大熊猫栖息地内建立了一系列自然保护区。截至年,已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67个,总面积达3.36×km2,覆盖了66.8%的野生大熊猫种群与53.8%的大熊猫栖息地。与全国第3次大熊猫调查(-年开展)的结果相比,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增长16.8%,栖息地面积增长11.8%,潜在栖息地面积增长6.3%。经过数十年的持续保护,大熊猫的受咸胁状况得到了好转,野外种群数量与栖息地都呈现恢复性增长,保护成效显著。同时,大熊猫的易地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果,大熊猫的人工繁育技术成熟,易地保护种群持续增长,并已经开始进行野化放归的初步尝试,为孤立小种群的复壮提供了新的希望。因此,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UnionforConservationofNature,IUCN)开展的最新一轮濒危物种红色名录(RedListofThreatenedSpeeies)评估中,大熊猫的评估等级从原来的“濒危EN”降级为“易危VU"(年正式发布)。大熊猫的保护成为全球野生动物保护的经典成功案例。

进入21世纪,我国开始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大熊猫国家公园被列入第一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规划总面积2.71×km2,分为陕西、甘肃、四川3个园区。通过机构整合、机制创新等途径,新成立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将在整合原有自然保护区的基础上,以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原真性、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为目标,为野生大熊猫种群及其所在生态系统的长期保护提供保障。

新人教选择性必修2教师用书P-,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熊猫栖息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