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历史更有趣的是考古,特别是在那些完全没有文字记录的年代,在四川省古蔺县城东约46公里的石屏镇(原来是乡),有一个堆积洞穴,这就是千万年来鲜为人知,在九十年曾经引人注目的野猫洞。远古时代的“古蔺人化石”在这里被发现。
野貓洞静静地躺在大娄山北麓,位置在东经°21',北纬28°21'。这个洞穴及其四周,是迄今为止,四川境内一个材料极其丰富的古海洋生物、全新世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化石点和我国最早的新石器时代古人类及其文化遗物遗址。
除了发现了古人类牙齿化石10件。同土层中,还出土了古文化遗物一一绳纹陶片4件,鉴定为新石器早期(距今——年前)的遗物。古蔺远古人类化石的发现,证实了泸州在一万年前就有了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而且比西安半坡村古人类遗址还早年以上。从古蔺古人类伴随物看,他们已会用火,能制陶,已开始早期农业(制陶是古人类在农业开始后为储粮和煮食而发明的)和定居,已进入新石器时期的母系氏族社会,在人类史上,这是一个了不起的里程碑。
那么你知道它是怎么被发现,又有哪些故事吗?
年夏天的一个傍晚,当时还是石屏乡得几个学生来野猫洞乘凉,走到洞口,这几个学生发现洞内泥土湿漉漉的,无法立足。原来,这里刚下过一场暴雨。学生们正准备离开,突然有个人发现被雨水冲刷过的泥土上躺着几块小“骨片”。想到自己的老师李希国喜欢研究这类小“骨片”,便顺手捡了几块带回去送给了老师。
拿到这些小“骨片”,凭着深厚的知识积淀,李希国断定:这是古海洋生物化石。大喜之下,李希国立即前往野猫洞,找到了大量的古海洋生物化石,达多种0多件。
年9月,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准立项发掘野猫洞,考古队在野猫洞发掘出剑齿象化石等,总计哺乳类动物共7个目、30余种,无脊椎动物化石1种,实物标本总数达多件。这些化石经有关专家测定,平均年龄为1年左右。
更让人兴奋的是,在同一化石层中,还发现了远古人类文化遗物绳纹陶片等多件。
大娄山山脉在这里属西北走向,山顶标高——米。野猫洞北约8公里为赤水河支流古蔺河,河床标高约米。野猫洞位于东西向,并向西开口的沟谷南侧,洞口标高米。
野猫洞处于麻城背斜背翼,轴部出露奥陶纪(约开始于5亿年前)、志留纪(约开始于4.4亿年前)地层,翼部出露二叠纪(开始于距今约2.99亿年)地层。野猫洞发育处于二叠纪茅口灰岩中,岩性为灰色灰岩含砂质灰岩团块,岩层产状倾向°,倾角18°。
灰岩裸露,山坡上石芽、溶洞极为发育,在沟谷中发育有岩溶漏斗和落水洞。野猫洞沿层面裂隙发育,洞穴为一南北水平溶洞,向北开口洞深40余米,由堆积物表面至洞顶高3——5米,向里面逐渐变低,最低处仅有0.5米;洞宽3.5米。洞顶发育有石钟乳,一些地方则石笋相连,形成石柱。在石柱及洞壁的石钟乳附近,往往有相当厚的钟乳石盖板,覆盖着洞内的堆积物。
有的盖板分布较宽,将洞内的堆积物覆盖起来;有的分布范围窄,仅覆盖局部地段,盖板厚薄不一。在这个鮮为人知的堆积洞穴内外,相继发现和发掘出距今7亿——2亿年前的古海洋生物化石群,全新世大熊猫——剑齿象动物化石群,远古人类牙齿化石及绳纹陶片和石斧等文化遗物。
这些奇迹的相继发现,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学术界的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