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有网友拍摄到广西西江梧州市海域出现海豚。经专家鉴定已确认闯入西江的海豚为中华白海豚。中华白海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素有着水上大熊猫的美称。
援救白海豚事件进展
3月12日,广西梧州西江水域发现白海豚踪迹。
3月15日,当地有经验的渔民编织了长多米的网具,与专家团队一起加入救助工作。
3月16日,当日有11艘船,共搭载60多人参与救助这头白海豚。但中华白海豚逃脱网捕,下一步救援团队将继续跟踪,寻找更合适的机会捕捉救助这头中华白海豚。
白海豚的背部出现棕*色斑块,斑块情况也越来越严重,很可能是因其进入淡水区域多天,皮肤受到感染所致。
为何它们征服了海洋,却无法在淡水生活?
中华白海豚喜欢栖息在亚热带海区的河口咸淡水交汇水域,在澳大利亚北部,非洲印度洋沿岸,东南亚太平洋沿岸均有分布。
体型限制:海豚体型较大,大部分的河流水位深度,都足以让他们搁浅。食谱限制:随着海洋生物的进化,他们的身体机能也朝着不适特定食物的方向进化,很难适应淡水环境。生理限制:这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海水跟淡水的盐度不一样。海水动物通过吞下海水以维持渗透压的稳定,淡水是低渗的,这会影响到海豚的血液渗透压调节,最终导致死亡。海豚为什么会“迷路”进入淡水
中华白海豚眼睛很小,视力较差,主要依靠回声定位系统辨别位置和方向。
通过以往案例来看,大部分“迷路”的白海豚,往往是老年体中华白海豚,回声定位系统失灵而迷失方向导致。也可能是白海豚捕食追逐鱼群的时候,不小心误入内河,进入到陌生的水域环境,因此未能找到返回大海的路线。以往案例
珠江口的中华白海豚曾进入珠江到达广州的海珠桥,并曾进入西江约km之远;厦门附近的曾进入福建省九龙江约60km;福州闽江口的曾进入闽江45km;东海北部的曾进入江苏省长江段约km。
营救方式
目前在中华白海豚救护过程中,多采用“声学驱赶”的方式,所采取的措施都是尽力去保护海豚,减少对它的刺激和伤害。
并且专家们对每一次活体的救护、每一次救护的措施都做了总结分析,目的就是要让救援的成功率更加高。---既然海豚会“迷路”,那我们就助它“回家”!
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等的知识产权,请联系删除,本公众平台将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