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论坛

首页 » 常识 » 生活环境 » 散文丨卧龙看大熊猫
TUhjnbcbe - 2023/11/3 21:00:00
卧龙看大熊猫文/杨正林川人常以大熊猫出自四川而自豪,但以前我看见的大多是画像或关在熊猫馆里的,而非室外自由活动的熊猫。这次终于如愿以偿,来到了卧龙中国大熊猫保护科研基地,近距离观察和了解大熊猫的生活。一到这里感觉大山深处的神树坪熊猫苑就与众不同,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壮美的画面,群山巍巍,层峦叠嶂,远山如黛,近林苍莽,而熊猫苑就设置在山势较平整的河谷缓坡上,既幽静又安全,给人以空旷飘然之感。沿着蜿蜒曲折木制阶梯进入园区,突兀眼前的是一棵高大而苍老的“神树”,一棵有四五百年树龄的落叶乔木,别名叫“山毛榉”。关于“神树”有一个神奇的传说,据说在古时候有位手持拐杖的喇嘛路过此地,四处观望后说,此地将会山崩地裂成汪洋大海。附近的人闻言后求他指点迷津,喇嘛说,我把拐杖插在此,如果七天后拐杖没有发芽,你们就赶紧搬家吧。说完,喇嘛插入拐杖就消失了,七天后,奇迹真的出现了,拐杖不仅发芽了且不断生长,长成了现在的参天大树。躲过劫难的老百姓,千恩万谢,便将此树称为“神树”并供奉祭祀,这一区域也就叫“神树坪”。过“神树”后沿阶梯而上便是由围栏分隔错落有致的十几个熊猫馆,每个馆外都带一大片草丛坡地,内有供熊猫玩耍的石条木桩,矮树,小憩的石洞,戏耍的水池等。这时,游人一片欢呼呐喊声,终于见到大熊猫了,果不其然,在草地上有数只熊猫在尽情地玩耍,大大小小都有,有的坐在大石头上一动不动,有的躺在草地上懒洋洋地晒太阳,还有的坐在地上津津有味地啃着一两米长的竹子,有两只好动的在坡上坡下追逐打闹,嘴里还发出像农家猪儿奔跑时那种呼哧呼哧的咆哮声音。最好笑的是较远处的土坡上坐着一大一小两只熊猫,像朋友更像父子,它们并肩而坐,像老人坐沙发椅一样背倚靠土坡,感觉在喝茶聊天似的,一会大的那只抬抬前掌指指点点,而小的那只晃动脑袋懂事地点点头,一会两只熊猫又一起仰望天空,一动不动,像雕塑一样,真不知道它们在聊啥,想啥,聊人生还是“熊”生,熊猫的世界只有它们自己知道。离它们几米远一棵光溜溜的大树上,一只熊猫爬到五六米高的树丫上打瞌睡,阳光照射它肥胖的身体,它全然不晓,睡得那么香甜,完全不把我们游人的招呼声当回事儿。在另一个幼儿熊猫馆门平台上,五六只年幼的熊猫整齐地坐一排,面前堆积一大堆细竹子,它们用一只前掌抓住一两米长的竹子,然后用两只前掌一掰断,塞进嘴里咬得咔嚓直响,还边咬边吐咬碎了的竹子皮。那摇头晃脑的模样,坐得整齐划一的坐姿,让人联想到幼儿园小朋友在老师的教导下正排排坐,吃果果呢。它们憨憨的吃相引得围观的游人驻足凝望,笑声嘻嘻哈哈不断,那些参观的孩子们更是高兴得心花怒放,有的笑得直不起腰。在参观中最兴奋不已的还是南来北往的游人,忙于打卡拍照,惊奇赞叹,国宝熊猫那黑白相间的毛色,圆头短耳,活泼可爱,温顺憨厚老实的形象,那傻乎乎呆萌的动作,唤起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想象,激起人们对真善美的渴望。当人们离开这里时都依依不舍,许多人心心念念,心存感激之情,感谢那些在大山深处为保护大熊猫作出贡献的那些人。人们不愿离开,他们还想再来看看这里的山山水水,再来近距离与大熊猫默默无语再相逢。国宝熊猫,美哉天骄!(年11月18日于卧龙耿达)杨正林(男),笔名:杨老三,成都七中学子,曾下乡到西昌冕宁县泸沽区先锋公社。高级工程师,建筑设备专家,成都航空学院客座教授。业余爱好旅游,写作,在四川工人日报,建筑报发表数十篇通讯,诗歌散文等。著有《建筑空调杀手》系列短文和《监理郝人传》等文章。知青故事《成都知青在冕宁》年获中国知青作家杯优秀作品一等奖。壹点号真言贞语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
1
查看完整版本: 散文丨卧龙看大熊猫